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目 次
前 言 Ⅰ ……………………………………………………………………………………………………
引 言 Ⅱ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规格及型号 3 ………………………………………………………………………………………………
4.1 产品构成 3 …………………………………………………………………………………………
4.2 规格 3 ………………………………………………………………………………………………
4.3 产品型号 3 …………………………………………………………………………………………
5 计量要求 3 …………………………………………………………………………………………………
5.1 准确度等级 3 ………………………………………………………………………………………
5.2 检定分度值e 4 ……………………………………………………………………………………
5.3 准确度等级的划分 4 ………………………………………………………………………………
5.4 最大允许误差 4 ……………………………………………………………………………………
5.5 测试 5 ………………………………………………………………………………………………
5.6 模块 6 ………………………………………………………………………………………………
5.7 称量结果间的允许差值 7 …………………………………………………………………………
5.8 检验用标准器 7 ……………………………………………………………………………………
5.9 鉴别阈 7 ……………………………………………………………………………………………
5.10 由影响量和时间引起的变化量 8 ………………………………………………………………
5.11 抗干扰 8 …………………………………………………………………………………………
5.12 平衡稳定性 8 ……………………………………………………………………………………
5.13 量程稳定性 8 ……………………………………………………………………………………
5.14 其他影响和制约 8 ………………………………………………………………………………
6 技术要求 9 …………………………………………………………………………………………………
6.1 结构的一般要求 9 …………………………………………………………………………………
6.2 称量结果的示值 10 ………………………………………………………………………………
6.3 置零装置和零点跟踪装置 11 ……………………………………………………………………
6.4 除皮 11 ……………………………………………………………………………………………
6.5 电子称重仪表 12 …………………………………………………………………………………
6.6 称重传感器 12 ……………………………………………………………………………………
6.7 接口 12 ……………………………………………………………………………………………
6.8 功能要求 12 ………………………………………………………………………………………
6.9 安全和防护要求 13 ………………………………………………………………………………
ⅠT/CWIAS0001.1—202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7 试验方法 13 ………………………………………………………………………………………………
7.1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3 ……………………………………………………………………………
7.2 零点检查 13 ………………………………………………………………………………………
7.3 称量性能 13 ………………………………………………………………………………………
7.4 影响因子试验 16 …………………………………………………………………………………
7.5 抗干扰性能试验 16 ………………………………………………………………………………
7.6 量程稳定性测试 17 ………………………………………………………………………………
7.7 功能试验 17 ………………………………………………………………………………………
7.8 安全和防护试验 17 ………………………………………………………………………………
8 检验规则 17 ………………………………………………………………………………………………
8.1 型式检验 17 ………………………………………………………………………………………
8.2 出厂检验 17 ………………………………………………………………………………………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8 ………………………………………………………………………………
9.1 标志 18 ……………………………………………………………………………………………
9.2 包装 19 ……………………………………………………………………………………………
9.3 运输 19 ……………………………………………………………………………………………
9.4 贮存 19 ……………………………………………………………………………………………
附录A 20 ………………………………………………………………………………………………………
ⅡT/CWIAS0001.1—202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T/CWIAS0001《集装箱超偏载检测仪》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平台式;
———第2部分:悬吊式;
———第3部分:便携式。
本文件为T/CWIAS0001的第1部分。
本文件参考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第76号国际建议OIMLR76-1:2006(E)《非自动衡器 第1部分:
计量及技术要求 试验》编制,与OIMLR76-1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衡器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衡器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华北衡器有限公司、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
院、天津市华衡伟业称重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储恒科物联网系统有限公司、国家轨道衡计量站西安
分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毕伟、刘生辉、范占峰、鲁新光、徐杨、许世俊、成文超。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ⅠT/CWIAS0001.1—202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引 言
集装箱运输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简化货物包装,方便快捷,且实现了多式联运,完成门到门
运输,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化运输方式。一直以来,集装箱的超载和偏载是影响集装箱运输安全的最
重要因素,也得到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铁路运输方面,先后有多个标准、规范发布。对于
集装箱的检测,超载问题很容易解决,汽车衡、吊钩秤等传统衡器就可以检测,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偏载
的检测上。要求检测装置能同时检测集装箱的重量和重心,能在装车前完成检测,能在吊运过程中完
成检测,避免二次吊装,并且不改变作业流程,不降低作业效率。随着国家对铁路和港口集装箱运输安
全的日益重视,对集装箱超偏载检测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该产品的研发和服
务中,不同型式的产品均已出现。
平台式、悬吊式、便携式集装箱超偏载检测装置,是目前常用的几种针对集装箱超偏载的检测装
备,其结构型式不同,测试原理有较大的差异,所以编制成系列文件,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应用场合
来选择合适的检测装备。由于平台式集装箱超偏载检测装置是中国衡器协会第一批批准立项的团体
标准项目,故其标准号列为:T/CWIAS0001.1。
ⅡT/CWIAS0001.1—202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平台式集装箱超偏载检测仪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平台式集装箱超偏载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规格和型号、计
量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由多个或单个固定式电子衡器的承载器组成的称重检测平台,对放置平台上的载货
集装箱进行称重,得到集装箱总重量以及前后、左右重量值,并检验集装箱偏心位置及超偏载值是否符
合相关规定的平台式集装箱超偏载检测仪。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413 系列1 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
GB/T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7551 称重传感器
GB/T7723 固定式电子衡器
GB/T7724 电子称重仪表
GB/T13
T-CWIAS 0001.1—2022 集装箱超偏载检测仪第一部分: 平台式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11 17:32: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