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B43 DB4107 新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66—2020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Management of Suckling Piglets 2020 - 12 - 17 发布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01 -17 实施 发 布 DB4107/T 466—2020 前 言 本标准根据新乡市哺乳仔猪生产实际而制定。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新乡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新乡县裕鑫养殖地暖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新乡市秦 北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辉县市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爱武、魏里朋、郜雅琨、郭道荣、付长玉、刘长忠、王章斌、梁自胜。 本标准2020年12月17日发布。 I DB4107/T 466—2020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新乡市哺乳仔猪生产、管理、设施环境等应遵循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乡市规模养殖场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7823-2009 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 GB/T 17824.1-2008 规模猪场建设 GB/T 17824.2-2008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GB/T 17824.3-2008 规模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NY/T 65-2004 猪饲养标准 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环境 4.1 环境要求 哺乳仔猪饲养环境应符合GB/T 17824.1-2008的要求。有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充分利用舍内、外 设施,保持舍区良好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卫生环境,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4.2 温度与湿度 哺乳仔猪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调节能力差,加上皮下脂肪少、皮肤较薄等因素,造成仔 猪保温能力差,特别怕冷,对环境温度要求高。仔猪适宜温度的判断标准:仔猪睡卧表现舒适安静均匀 不扎堆(具体见哺乳仔猪、哺乳母猪温度湿度表)。保持产房空气新鲜优良。在产栏内设置保温箱,保 温箱留有仔猪自由出入孔。保温箱底部设置电热恒温板,在距保温箱底部上方约40 cm处悬挂防爆红外 线灯。 1 DB4107/T 466—2020 表1 哺乳仔猪温度湿度表 猪群 日龄(d) 体重 (kg) 哺乳仔猪 适宜温度 临界高温 临界低温 相对湿度 (℃) (℃) (℃) (%) 出生当天 1.3(平均) 34~33 31 1~3 1.3~1.9 33~31 30 4~7 1.9~2.4 31~29 28 60~70 34 8~13 2.4~4.2 29~27 24 14~25 4.2~6.28 27~25 23 26~30 6.28~7.8 25~24 23 60~75 5 工作人员要求 养殖场要设置规范化消毒通道和消毒池,凡人员车辆进场必须进行消毒。饲养人员等工作人员进入 猪舍前必须换鞋,鞋底蘸浸2%氢氧化钠(火碱)消毒液,用新洁尔灭或84消毒液等洗手消毒,更换干净 并经紫外线消毒的工作服和鞋帽;出舍后必须及时更换工作服和鞋帽,禁止将工作区内工作服和鞋帽及 工具等带出工作区外。 6 仔猪出生 6.1 仔猪断脐、断尾与剪牙 仔猪出生后,接生员要立即抠出口鼻粘液,用棉布擦拭干净后,用绳结扎脐带(脐带长度以仔猪站 立不拖地为准),碘酊消毒脐带,同时实施仔猪剪牙、断尾。如果是留做种猪的,则要给打上耳标,方 便种猪个体生长发育记录数据建档立卡。 6.2 立即吃上初乳 仔猪出生后擦干被毛,剪断脐带后立即哺乳。出生一个,哺乳一个,待母猪分娩结束,全窝仔猪均 已吃过足够的母猪初乳,之后,使母猪和仔猪安静休息。 7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7.1 假死仔猪的施救 当出生仔猪出现假死时,立即清理仔猪口鼻粘液,掂起仔猪后腿,对全身拍打给予刺激,或双手将 仔猪前后躯托起,在口鼻上覆盖纱布人工呼吸进行施救。 2 DB4107/T 466—2020 7.2 固定乳头 仔猪出生后的2~3 d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使其吃好初乳。原则上体质差、瘦弱的和体重较 小的仔猪哺乳前半部乳头,体质好和体重大的哺乳后半部乳头。训练仔猪形成固定乳头吸乳的习惯,避 免争咬乳头使母猪乳房损伤。 7.3 寄养与并窝 对于母猪产仔猪多而乳头不够用的,应谨慎寄养给产仔猪少的母猪哺乳并窝。选择代哺母猪要性情 温驯,母性好和泌乳量高。按照产仔日期接近原则(3天内),寄养的仔猪一定要吃足初乳。仔猪寄养 的原则是体重相近,后出生的仔猪并前窝猪时选择体格大的,先出生的则选择体格小的仔猪。并窝前, 可将白酒涂抹在母猪口鼻以及需寄养的仔猪身上,趁母猪不注意,迅速将寄养仔猪放到母猪身旁并帮助 吮乳。 7.4 尽早开食补料 7.4.1 仔猪要尽早开食补料,以促进其胃肠道及菌群系统等健康发育。为仔猪 3 周龄后大量采食奠定 基础,防止乳量不足或断奶后因营养性应激而导致下痢。 7.4.2 3~4 日龄提早训练诱导仔猪学习吃食,称为开食。采用哺乳母猪料与乳猪教槽料(也叫开口料、 人工乳)混合饲喂,既降低开口料成本,又提高仔猪适口性,可有效防止仔猪腹泻拉稀等问题。仔猪教 槽料的选择原则: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好,且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如以膨化大豆、膨化玉米为主配 制成的颗粒开口料,松脆香甜适口。仔猪开始学习觅食时要少喂勤添,及时清理剩料。 7.5 补铁补硒与抢救 2~3日龄的仔猪要及时给于铁剂补充,肌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或牲血素1 ml/头。7~10日龄时再注 射一次。注射后若出现呕吐等过敏反应时,极有可能为铁中毒,要立即注射维生素C针剂实施抢救。在 仔猪出生后3天肌肉注射0.1 %亚硒酸钠0.5 ml,30日龄再注射一次,可有效防止白肌病及营养性水肿等 疾病的发生。 7.6 仔猪的去势 7日龄的公猪仔应及时去势,并做好伤口消毒工作。如发现阴囊疝气,及时进行手术处理。 7.7 仔猪的淘汰 对于生活力差、肢体残缺、体重过小(700 g以下)等无饲养价值的仔猪及时淘汰。 7.8 加强仔猪看护 刚出生的仔猪反应能力和活动能差,容易被压死和踩死等,加强(特别是出后5天内的)仔猪保温、 防冻、防压护理工作,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看护。 7.9 仔猪防疫 仔猪20日龄时注射猪瘟和副伤寒疫苗,有效预防仔猪疾病的发生。同时,定期对猪舍及周边环境进 行消毒,以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为仔猪提供干净、卫生、舒适的生长发育环境。 7.10 仔猪断奶 3 DB4107/T 466—2020 仔猪25~28日龄断奶,采取赶走母猪留下仔猪的方法。即断奶后的仔猪在原产房的原环境、原栏内 继续留置一周左右,继续饲喂哺乳仔猪料、保育料。过渡期的7~10 d要严格限料。限料方法:从断奶 第3天开始喂到八成饱,不能饱饲。采用自动饲槽设备的,可等仔猪轮流吃饱一遍后,停料2 h。然后再 喂,每日4~6次,逐渐降低混合料中哺乳仔猪料的比例,过渡完毕后全部换成保育猪料自由采食。注意 要适当升高舍内温度,特别是在断奶前一天和后三天时间内适当提高仔猪环境温度,之后再降至要求温 度,可有效增强断奶仔猪体质,防止仔猪断奶腹泻和仔猪水肿病等的发生。 7.11 设置饮水器 要设置专门的哺乳仔猪饮水器,距地面保温板高度为10 cm~12 cm。 8 生产记录 养殖场哺乳仔猪饲养管理应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应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 定执行。主要包括出生日期时间、温度湿度记录、饲料及兽药等使用记录,免疫、消毒及淘汰猪、病死 猪无害化处理记录,断奶、入舍转舍时间及生长体重等原始数据。后备种用仔猪要按照耳标号,逐头做 好各项记录。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 4 DB4107/T 466—202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明白纸 仔猪的成活率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养猪生产中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加强 对母猪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卫生,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 仔猪哺乳阶段是生长发育最快、物质代谢最旺盛的阶段,同时也是其消化和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免疫力差以及对营养不全反应最敏感的时期。该阶段的培育效果对生长育肥期日增重和出栏时间有直接 影响,因此做好哺乳仔猪培育工作是生产的关键环节。 A.1 固定乳头,确保吃足初乳 为保证仔猪发育整齐,母猪分娩后尽快固定乳头。先让仔猪自由选择乳头,再根据仔猪大小和强弱 进行人为个别调整,强壮仔猪固定在后面,弱小仔猪放在前面位置的乳头上哺乳,经过2~3天人工调教 后仔猪便可固定位置。要保证仔猪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能够增强仔猪的免 疫力,刺激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鉴于母源抗体在胚胎期不能通过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因此仔猪出生 时没有先天性的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过初乳以后依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给初生仔猪, 提高哺乳仔猪的抵抗力。通常要在出生后2 h内让仔猪吃足初乳。 A.2 防寒保温、防冻防压 仔猪出生后应严格控制产房温度。鉴于新生仔猪皮下脂肪薄、被毛稀少,没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在 低温环境下容易患肺炎、感冒和低血糖等疾病,因此产房中初生哺乳仔猪的适宜生活温度最好控制在 32~34 ℃。在舍内铺垫干草,保持猪舍干燥,设置防护栏,确保仔猪安全。在安全栏上装置红外线灯 泡,以保持猪舍温度及达到杀菌灭菌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初生仔猪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母猪产后疲 劳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容易造成压踩仔猪。为了避免仔猪被压,应加强人员值班看护,在分娩舍内设置 分娩床,限制母猪活动和保护仔猪安全。 A.3 及时补铁和补硒 初生仔猪每日约需7 mg的铁,但是其体内铁的储存量很少,而且从母乳中仅可获得1 mg的铁。为此 应在仔猪出生后2~3天内通过肌肉注射药剂进行补铁,以防止仔猪患缺铁性贫血。同时在仔猪出生后3 d 肌肉注射0.1 %亚硒酸钠0.5 mL,30日龄再注射一次,可有效防止白肌病及营养性水肿等疾病的发生。 A.4 寄养并窝 所谓寄养,指的是将缺乳或无乳、患病和不能正常哺育仔猪的母猪所产的仔猪过寄给另一头或几头 母猪哺育。通常头产母猪带仔8~10头为宜,经产母猪可带仔10~12头。规模化猪场可以根据母猪的产 仔多少来调节,寄养的仔
DB4107-T 466-2020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新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09:09: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