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23 周 4116 口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6/T 003—2021 周豆 19 号麦茬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1 - 09 - 27 发布 2021 - 12 - 27 实施 周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6/T 00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周口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西华县农业农村局、郸城县农业农 村局、郸城县白马镇农业服务中心、郸城县城郊乡农业服务中心、郸城县胡集乡农业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常世豪、耿臻、李金花、李琼、罗永礼、舒文涛、杨青春、郭若冰、张鹏飞、 刘雪峰、郭小三、张强、张东辉、张保亮、张鹏龙、李庆福、张军亚。 I DB 4116/T 003—2021 周豆 19 号麦茬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周豆19号麦茬免耕高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 收获等。 本文件适用于周口市区域内周豆19号麦茬免耕大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52 大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50 大豆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159 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周豆 19 号 2010年经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高油大豆品种。 3.2 高产 2 每667 m 产量200 kg以上,质量应符合GB 1352规定。 3.3 出苗期 1 DB 4116/T 003—2021 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 3.4 初花期 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 3.5 结荚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具有完全展开叶的节中,任意一节出现0.5 cm~2 cm长的荚果的日期。 3.6 鼓粒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具有完全展开叶的节中,任意一节籽粒较明显凸起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3.7 成熟期 全株有95%的荚变为淡褐色,摇动有响声的植株占观察总株数的50%以上的日期。 3.8 种肥异位同播 在大豆播种时,设置好大豆与肥料之间的有效距离,将肥料深施到与种子异位的土壤中。 4 4.1 播前准备 地块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适宜机械设备作业的地块。 4.2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850的规定。 4.3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的规定。 4.4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4 h~8 h,用30%多·福·克种衣剂包衣。包衣方法应按照GB/T 15671的规定执行。 4.5 麦茬处理 2 DB 4116/T 003—2021 要求小麦收割麦茬高度在15 cm以下,田间麦秆粉碎长度在15 cm以下,且无麦秆和颖壳堆积。如 麦茬高、秸秆长,应进行灭茬;有堆积的麦秸、颖壳应抛洒均匀。 5 播种 5.1 播种期 最适播种期6月中旬,最晚播种期6月25日。 5.2 播种密度 2 按照土壤肥力,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每667 m 播种量为4 kg~5 kg,留苗1.5万株~ 2 1.9万株/667 m 。 5.3 播种方式 播前造墒,使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确保出苗。利用大豆免耕覆秸播种机或精量播 种机进行免耕播种,按照行距35 cm~40 cm,株距10 cm~15 cm,播种深度3 cm~5 cm进行机械条播; 播种过程中及时查看播种情况,确保播种质量,保证下种均匀一致。 5.4 种肥异位同播 2 种肥采用种子和肥料异位同播方式,每667 m 施复合肥(15:15:15)10 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 6 田间管理 6.1 查苗补苗 播种5 d~7 d后,及早查苗,缺苗30 cm以上的及时补种或幼苗移栽。 6.2 间苗定苗 幼苗1个~2个复叶时及时间苗、定苗,按播种密度留苗,确保苗匀苗壮。 6.3 化学除草 出苗后3 d~5 d,用高效氟吡甲禾灵20 mL~30 mL或10%精喹禾灵+18%氟磺胺草醚20 mL~30 mL兑 水40 kg~65 kg喷雾。农药质量和使用方法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1276的规定。 6.4 6.4.1 肥水管理 追肥 2 在初花期、鼓粒期按每667 m 用尿素500 g,磷酸二氢钾100 g,硫酸锌50 g,硼砂100 g,钼酸铵 25 g兑水50 kg叶面喷施,减少落花落荚,增加产量。 6.4.2 排灌 3 DB 4116/T 003—2021 多雨季节做到田间无积水,大豆初花期、鼓粒期遇旱及时灌溉;生长中后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应及 时灌溉。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6.5 控旺 周豆19号植株较高、前期生长发育快,对肥力高、苗期生长过旺的地块,在幼苗2个~3个复叶期每 2 2 667 m 用15%烯效唑10 g,初花期每667 m 用15%烯效唑50 g,兑水25 kg~30 kg进行茎叶喷雾控制旺长, 预防后期倒伏。 7 病虫害防控 7.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为叶斑病、霜霉病、茎腐病、根腐病,主要虫害为刺吸性害虫(点蜂缘蝽)、蚜虫、豆秆 黑潜蝇、食叶害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天蛾、造桥虫、大豆食心虫、地下害虫(金针 虫、地老虎、蛴螬、蝼蛄)。 7.2 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配合使用化学防控”的原 则。 7.3 防控方法 见附录A。农药质量和使用方法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和NY/T 2159的规定。 8 收获 当豆荚变为淡褐色,叶片、叶柄全部脱落,待籽粒水分降至15%以下,在天气晴朗的上午10 h~12 h, 下午3 h~6 h无露水时采用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 4 DB 4116/T 003—202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周豆 19 号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法 周豆 19 号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方法见表 A.1。 表 A.1 周豆 19 号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方法 防控对象 使用药剂 使用剂量 使用方法 时间和要求 当田间大豆病叶出现时,开 叶斑病 吡唑醚菌酯 30 mL~40 mL/667 m 2 喷雾 始防治,7 d~10 d 喷施一次, 连喷 2~3 次。 当田间大豆病叶出现时,开 霜霉病 40%百菌清悬浮剂+25%甲霜 600 倍液+800 倍液 喷雾 灵可湿性粉剂 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次,连喷 2~3 次。 600 倍液 茎腐病 茎叶喷雾 7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3%啶虫脒乳油 1000~1500 倍液 20%氰戊菊酯乳油+10%吡虫 点蜂缘蝽 啉可湿性粉剂 25%噻虫嗪 喷雾 隔 5 d~7 d 再防治一遍。 治,间隔 5 d~7 d 再防治两 遍。 2000~5000 倍液 2 5 mL~10 mL/667 m 蚜虫 4%高氯·吡虫啉 30 g~40 g/667m 甜菜夜蛾、斜纹 20%高氯·辛硫磷乳油、20% 80 mL ~ 100 mL/667 m 、 夜蛾、 灭幼脲水剂 2000~3000 倍液 50%辛硫磷乳油 1500 倍液 2.5%溴氰菊酯 5000 倍液 4.5%高效氯氰菊酯 1500 倍液 豆秆黑潜蝇(美 23%杀双·灭多威或菊酯类 40 g~50 g/667 m 或 50 mL~ 洲斑潜蝇) 农药+50%辛硫磷乳油 70 mL/667 m 稀释 1000 倍 4.5%高效氯氰菊酯 1500 倍液 20%杀灭菊酯乳剂 4000 倍液 大豆食心虫 大豆发病初期喷药防治,间 大豆初花期、初荚期喷药防 2000 倍液+4000 倍液 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 豆天蛾、造桥虫 始防治; 10 d~15 d 喷施一 2 喷雾 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防治。 喷雾 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防治。 喷雾 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防治。 2 虫害发生初期或成虫期及时 2 2 喷雾 防治间,隔 5 d~7 d 再防治 一遍。 喷雾 鼓粒初期(8 月上、中旬) 及时预防。 地下害虫(金针 虫、地老虎、蛴 螬、蝼蛄)、根腐 30%多·福·克 种子包衣 病 5
DB4116-T 003-2021 周豆19号麦茬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周口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10:38:5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