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3 DB5308 普 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8/ T 13—2017 冬季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规程 2017 -07-03 发布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7-10-10 实施 发 布 DB5308/T 13-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协作单位:景东彝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凤兴、李杰、林永明、王兆富、杨丕钦、刘天勇、李发祥、刘会、谢明娟、 杨英、唐明贤、袁亚华、邹继勇。 DB5308/T 13-2017 冬季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季马铃薯的产地环境、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市冬季马铃薯的覆膜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066 马铃薯等级规格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冬季马铃薯 10 月~12 月种植,于次年收获的马铃薯。 3.2 髙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 深耕土层 25 cm~30 cm,每垄按 40 cm 开墒,墒面掏挖双行施肥播种沟,行距为 35 cm,施足底肥 后,按株距 25 cm 摆播种薯,播种深度为 10 cm,播后覆土起垄,垄面高度为 15 cm~20 cm。 4 产地环境 4.1 产地选择 选择海拔高度≤1400 m,光照充足,道路通畅,有水源,排灌设施完善,平整或坡度小,能进行机 械作业的闲置水稻田、缓坡地。 4.2 环境空气 1 DB5308/T 13-2017 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 4.3 土壤质量 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4.4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5 播种前准备 5.1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优质丰产、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脱毒良种。 5.2 种薯质量 应符合GB 18133的规定。 5.3 种薯处理 5.3.1 切块 种薯应先置于阳光下晾晒2 d~3 d,每天晾晒3 h~4 h,剔除病薯、烂薯和冻薯。切块时遵循下列 原则: a) 用浓度为 5 %的高锰酸钾或浓度为 75 %的酒精浸泡切刀,应 1 把刀切 1 个薯,2 把刀交替使用; b) 将种薯顶芽向上置于台面上,按照薯块的芽眼分布,从下端靠近芽眼处纵切,依次旋转向上, 切完为止,每个薯块应保留 1 个~3 个芽眼,重量≥40 g; c) 切好的薯块应用凉水洗净,置于阴凉处晾干后进行消毒,消毒可采取下列几种方式: 1) 草木灰消毒:用新鲜草木灰与薯块进行搅拌消毒后即可催芽; 2) 石灰水消毒:用浓度为 1 %石灰水浸泡薯块消毒 10 min 后,将薯块平摊晾干后即可催芽; 3) 高锰酸钾液消毒:用浓度为 1 %高锰酸钾液浸泡薯块消毒 10 min 后,将薯块平摊晾干后 即可催芽; 4) 敌克松加草木灰消毒:敌克松与薯块按 1:1000~2:1000 的重量比例,加入草木灰,三 者进行搅拌消毒后即可催芽。 5.3.2 催芽 可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a) 晒种催芽法:播种前 15 d~20 d,将种薯置于 15 ℃~20 ℃的条件下,当种薯芽眼出芽时, 将其放在阳光下晾晒,待芽变为紫色时,置于阴凉处炼芽 1 d 即可播种; b) 室内催芽法:室内温度保持在 20 ℃,采用湿沙床催芽,床底湿沙厚度为 10 cm,铺 1 层薯块 盖 1 层沙土,薯块为 3 层~4 层,铺完后沙土表面应盖上稻草,待芽长至 0.5 cm~1.0 cm 时,取出置于室外阴凉处,炼芽 1 d 即可播种; c) 赤霉素催芽法: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后加水稀释,浓度为 5 mg/kg~8 mg/kg,用赤霉素 溶液浸种 0.5 h~1 h,捞出后立即埋入湿沙床催芽,沙床应设在阴凉通风处,床底湿沙厚度 为 10 cm,铺 1 层薯块盖 1 层沙土, 共铺 3 层~4 层薯块,待芽长至 0.5 cm 时,取出置于 阴凉处,炼芽 1 d 即可播种。 DB5308/T 13-2017 5.4 选地 选择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质良好、富含有机肥的沙壤土或壤土,避免重茬和前茬 作物为茄科和根菜类的地块。 5.5 整地 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排水,深翻整地,达到备种状态。 5.6 施基肥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施肥方法可采取下列两种: a) 使用马铃薯专用肥,每 667 ㎡施用量为 80 kg; b) 使用化肥和农家肥,每 667 ㎡施用尿素 30 kg、普通过磷酸钙 50 kg、氯化钾 40 kg、硼砂 1 kg、 硫酸锌 0.8 kg 和腐熟疏松有机农家肥 2000 kg,结合使用浓度为 6 %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 2 kg 防治地下害虫。 6 播种 6.1 播种期 10 月~12 月中旬。 6.2 播种方法 采用高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 6.3 播种密度 2 每 667 m 种植 4850 株。 7 田间管理 7.1 除草 2 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时,每667 m 用浓度为40 %阿特拉津25 ml加亚码津200 ml, 兑水50 L~60 L喷洒表土进行除草。 7.2 覆膜 除草后覆盖聚乙烯白膜或黑膜并压实,覆膜应做到平、直、紧、严。 7.3 追肥 齐苗后,每667 ㎡兑水浇施尿素10 kg和氯化钾10 kg;现蕾期和花期每667 ㎡喷施浓度为0.3 %磷 酸二氢钾叶面肥2 次~3 次。 7.4 水分管理 在下面几个时期应注意水分调节: a) 出苗期:出苗后应及时破膜、放苗,进行第一次灌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75 %~80 %; 3 DB5308/T 13-2017 b) 幼苗期:进行第二次灌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65 %; c) 块茎形成期:进行第三次灌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75 %~80 %; d) 结薯期:进行第四次灌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60 %~65 %,收获前 7 d~10 d 停止浇 水。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8.2 农业防治 应把好种薯关,选择无病、健康种薯;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薯;合理轮作。 8.3 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应符合 GB 4285、NY/T 1276 的规定,主推生物农药,不应使用附录 A 列举的农药,严格 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8.4 主要病害防治 包括晚疫病、青枯病、早疫病,防治规程参见附录 B。 8.5 主要虫害防治 包括块茎蛾、蚜虫、斑潜蝇,防治规程参见附录 C。 9 收获 当冬季马铃薯 80 %的植株茎叶淡黄,基部叶片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即可收获。宜选择晴天挖薯, 收获后应摊晾薯块 1 h~2 h。冬季马铃薯的等级、规格、包装和标识应符合 NY/T 1066 的规定。 DB5308/T 13-201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 农药种类 名 称 禁用原因 有机砷 砷酸钙、砷酸铅 高毒 无机砷 甲基砷酸锌、甲基砷酸锌铁铵、福美甲砷、福美砷 高残留 有机锡 三苯基氯化锡、氯化锡、毒菌锡、三苯基醋酸锡 高残留 有机汞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 、醋酸苯汞(赛力散) 剧毒高残留 敌枯双 致畸 氟制剂 氟化钙、氟化钠、氟乙酸钠、氟乙酰胺、氟铝酸钠 剧毒、高毒 有机氯 DDT、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氯丹 致癌、致畸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高残留 有机杂环类 卤代烷类 甲拌磷、乙拌磷、治螟磷、蝇毒磷、磷胺、内吸磷、甲胺磷甲基对硫 有机磷 磷、乙基对硫磷、水胺硫磷、磷胺、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 久效磷、磷胺、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灭线磷、硫环 高毒 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 氨基甲酸基 涕灭威、克百威(呋喃丹) 高毒 杀虫脒 致癌 取代苯类 五氯硝基苯、苯菌灵(苯莱特) 致癌 二苯醚类 除草醚、草枯醚 慢性毒 磺酰脲类 甲磺隆、绿磺隆 对后作影响 二甲基甲脒类 5 DB5308/T 13-201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害防治规程 病害名称 晚疫病 症 状 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 病菌主要以菌丝 1、选用抗病品种、播前应进行种薯处 绿褐色斑点,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呈褐 体在薯块中越 理。 色,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 冬。 2、深耕改土、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 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 科学肥水管控,增强抗病力。 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 3、喷洒 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染病现褐色条斑,病重叶片萎垂、卷缩,终致 或 1:1:200 倍式波尔多液,隔 7 d~10 全株黑腐,全田枯焦,散发腐败气味。块茎病 d 喷洒 1 次,连续防治 2 次~3 次。 初现褐色或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薯肉呈褐色, 扩散或腐烂。 青枯病 病株稍矮缩,叶片呈浅绿或苍绿色,下部叶片 病菌随病残组织 1、选用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水肥管 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 4 在土壤中越冬, 控等。 d~5 d 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 侵入薯块的病菌 2、清除病株,用生石灰消毒。 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 在窖里越冬。 3、植宝素 7500 倍液或爱多收 6000 倍 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 液喷施叶面。 有菌液溢出。 4、每 667 ㎡施生石灰 100 kg~150 kg 调节土壤 pH 值。 5、72 %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4000 倍液或 77 %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400~500) 倍液灌根,隔 10 d 喷洒 1 次,1 次喷洒(0.3~0.5 ) L/株, 连续灌 2 次~3 次。 早疫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呈 以分生孢子或菌 发病前开始喷洒 70 %代森锰锌可湿
DB5308-T 13-2017 冬季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规程 普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5:07: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