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ICS 65.020 B30 保 DB5305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2.7—2019 替代 DB5305/T 2.7-2010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 7 部分:低产茶园改造 2019 - 10- 30 发布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 5305/T 2.7—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学良、杨 旭、觉春东、彭丽娜、陈雪峰、杨和团、刘猛道、段宏伍、 鲁秀丽、林 萍。 本标准替代DG5305/T 2.7-2010。 DB 5305/T 2.7—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1 第 7 部分:低产茶园改造 范围 本部分规范了保山市低产茶园改造。 本部分适用于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的低产茶园改造。 2 低产茶园改造 2.1 低产茶园范围 2.1.1 茶树树龄在 30 年以上,树势老化、衰老枝、细弱枝、鸡爪枝、枯枝、地脚枝突出,苔藓、地衣、 病虫危害严重,单产不足 30kg 的茶园。 2.1.2 树龄并不大,但由于重采轻培,导致茶树矮小,产量较低的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园。 2.1.3 茶园树幅不宽,覆盖度不高,每平方尺采摘生产小桩数不合理,每亩茶园有效株数不足 1000 株的茶园。 2.1.4 茶园土壤瘦薄,有机质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即使增施肥料,也得不到理想效果的茶园。 2.1.5 长期耕作不合理,台面已改变,茶树不在台面上,不便施肥和采摘的茶园。 2.2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2.2.1 树体改造 2.2.1.1 树冠更新 树冠改造时间为春茶后至秋茶前,即5至8月。树冠更新的主要措施是修剪。 2.2.1.1.1 轻修剪 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势和更新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的茶树。树冠高度控制 在0.8m以内,剪去鸡爪枝、枯枝、地脚枝,达到树冠整齐一致。 2.2.1.1.2 深修剪 采用深修剪技术,剪除密集细弱的“鸡爪枝”层,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芽能力,延长 茶树高产稳产年限。深修剪宜剪去冠面10-15厘米的枝梢,过浅不能达到更新采摘面的目的。经深修剪 后的茶树,以后仍用每年或隔年轻修剪,适当多留新叶,重新养采摘面。 2.2.1.1.3 重修剪 重修剪主要用于一些树龄并不大,树矮小的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剪去树高的三分之二,高度 控制在45~60cm,保持树型基本骨架。 2.2.1.1.4 台刈 1 DB 5305/T 2.7—2019 台刈主要用于已严重衰老的茶树。离地面15~20cm处剪去主干。 2.2.1.2 根系更新 在树冠更新前,距茶树根颈20cm以外,深耕40~50cm,断伤部分根系,激发新根生长。 2.2.2 园土改良 在改树的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低产茶园改造成败的重要条件。 2.2.2.1 砌坎保土 用石块、泥块或草皮筑梯,修建排蓄水系统,多余的地表水及时排出园外,保持梯坎的完整。 2.2.2.2 割草铺园 主要采取行间辅草,用草铺园,既保土,又增肥、保温,防治杂草滋生,活化养分,提高肥力。铺 草数量以行间不露土为宜,一般每亩约需1000~2000kg。 2.2.2.3 深耕施肥 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创造深厚肥沃的耕作层。在树体改造前一年茶季结束的11月份, 距茶树 根颈20cm以外深耕40~50cm,每亩施有机质肥料5000kg,磷肥25~40kg。 2.2.2.4 加培客土 对土层特别浅薄,石砾多,肥力差,土壤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添加客土,培厚土层。客土应选择森 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有机质丰富的肥土为宜。 2.2.2.5 抽槽换土 对一部分土壤瘠薄的低产茶园,在茶树行间,沿树冠垂直挖一条深40cm、宽50cm的沟,取出的土置 于沟上熟化,新土填入沟中,实行园土逐步更换。 2.2.3 园相改造 2.2.3.1 补植和换植 对每亩茶园存活茶树不足600株的茶园,实施该项措施。 2.2.3.1.1 补植 每年茶季结束后,在茶株之间的空地,挖深度50cm的正方形种植塘,回表土至塘深2/3处,用腐熟 农家肥10~15kg,拌钙镁磷肥0.1kg,施入种植塘内拌匀,回足表土,到6月中旬雨水下地并至土壤湿透 后选用健壮茶苗补植,每塘补植2~3株。 2.2.3.1.2 换植 清除园内全部茶树,重新开梯、开挖定植沟,定植沟规格深×底宽×口宽为50×60×60cm,定植前 回足表土,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3000kg,钙镁磷肥100kg做底肥,肥料与土壤拌匀后覆盖10~15cm 厚的心土,即可定植茶苗,定植时选用先性系良种茶苗,每亩定植2000~2500株。 2.2.3.2 完善茶园的沟渠、路等区划和生态建设,清除园内外对茶园生产有影响的一切杂木林和其它 设施,园区内每亩茶园宜保留或种植 5~7 棵良性遮荫树。 2 DB 5305/T 2.7—2019 3 低产茶园改造后的管理 改树、改土、改园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技术措施,但巩固改造成果,获得长期的经济效果,还必 须依靠改造后的经常性技术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改造的作用。 3.1 增施肥料 茶树在更新后,在六月上旬,亩施茶叶专用复合肥20kg。质量要求:在茶梯内侧距茶树根部20cm 开平底施肥槽,槽深20cm,宽20cm,均匀施入肥料,回土盖严。 3.2 修剪养蓬 不论采用何种修剪方式改造低产茶园,改后必须留养新梢,打顶养蓬,直至茶树树冠养成后,才能 正式投产。 3.3 合理采摘 在树冠改造后的头1至2年内,要贯彻“以养为主”的原则,切不可强采。只有当茶树高、幅度达到 2 开采标准时,才可正式投产开采:树幅不低于120cm,叶层厚度25~30cm,育芽密度不低于100个/尺 。 3

pdf文档 DB5305-T 2.7-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7部分:低产茶园改造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5-T 2.7-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7部分:低产茶园改造 保山市 第 1 页 DB5305-T 2.7-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7部分:低产茶园改造 保山市 第 2 页 DB5305-T 2.7-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7部分:低产茶园改造 保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3:00:5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