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ICS  75.160.01 F 13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069—2017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and hydrogen in solid biofuels-Coulometric and gravimetric method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3069—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蓝天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煤炭质量监 督检验站)、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环态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长江计 量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祥军、金红、赵淑君、杨克林、戴昭斌、张云启、余俊、马培勇、王剑、陈 军、胡忠波、许本海、刘立想、刘娜、陈曦、陶志伟。 I DB34/T 3069—2017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量法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氢、用重量法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的方法原理、 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测定准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731 固体生物质燃料工业分析方法 3 方法原理 一定量固体生物质燃料试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偏磷酸,电解偏磷酸, 根据电解所消耗的电量,计算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氢含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根据 吸收剂的增量,计算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含量。 试样燃烧后生成的硫氧化物和氯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除去,氮氧化物用粒状二氧化锰除去,以消除 它们对碳测定的干扰。 4 试剂和材料 4.1 碱石棉:化学纯,粒度 1 mm~2 mm;或碱石灰:化学纯,粒度 0.5 mm~2 mm。 4.2 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度 2 mm~5 mm。 4.3 无水高氯酸镁:粒度 1 mm~3 mm。 4.4 氧化铜:线状(长约 5 mm)。 4.5 氧气:氧气钢瓶需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可使用医用氧气吸入器)。纯度 99.5%, 不含氢。 4.6 三氧化钨。 4.7 粒状二氧化锰:化学纯,市售或用硫酸锰和高锰酸钾制备。 ——制法:称取 25 g 硫酸锰,溶于 500 mL 蒸馏水中,另称取 16.4 g 高锰酸钾,溶于 300 mL 蒸馏水中。两溶液分别加热到 50℃~60℃。在不断搅拌下将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硫酸锰溶 液中,并加以剧烈搅拌。然后加入 10 mL(1+1)硫酸。将溶液加热到 70℃~80℃并继续搅拌 5 min,停止加热,静置 2 h~3 h。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将沉淀移至漏斗过滤,除去 水分,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 150℃左右干燥 2 h~3 h,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 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 0.5 mm~2 mm 备用。 4.8 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制备方法如下: 1 DB34/T 3069—2017 将 100 g 化学纯高锰酸钾,溶于 2 L 蒸馏水中,煮沸。另取 107.5 g 化学纯硝酸银溶于约 50 mL 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缓缓注入沸腾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搅拌均匀后逐渐冷却并静置过夜。将生成 的深紫色晶体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在 60℃~80℃下干燥 1 h,然后每次取少量晶体放在瓷皿中,在电 炉上缓缓加热至骤然分解,成银灰色疏松状产物,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注:未分解的高锰酸银易受热分解,故不宜大量储存。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5 真空硅脂。 涂液:磷酸与丙酮以(3+7)比例混合。 硫酸:化学纯。 无水乙醇。 变色硅胶:化学纯。 硅酸铝棉:工业品。 带磨口的玻璃管或小型干燥器(不放干燥剂)。 仪器设备 5.1 仪器设备组成 电量重量法碳氢测定仪(简称测定仪)主要由氧气净化系统、燃烧装置、铂-五氧化二磷电解池、 电量积分器和吸收系统等构成。 结构如图1 所示。 图中: 1—— 氧气钢瓶; l3—— 燃烧管; 2—— 氧气压力表; 14—— 高锰酸银热解产物; 3—— 净化炉; 15—— 硅酸铝棉; 4—— 线状氧化铜; 16—— Pt- P2 O5.电解池; 5—— 净化管; 17—— 冷却水套; 6—— 变色硅胶; 18—— 除氮U形管; 7—— 碱石棉; 19—— 吸水U形管; 8—— 氧气流量计; 20—— 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 9—— 无水高氯酸镁; 21—— 气泡计; 10—— 带推棒的橡皮塞; 22—— 电量积分器; 11—— 燃烧炉; 23—— 催化炉; 12—— 燃烧舟; 24—— 气体干燥管。 图1 2 电量重量法碳氢测定仪示意图 DB34/T 3069—2017 5.2 氧气净化系统 5.2.1 净化炉:长约 300 mm,炉外径约 100 mm,炉膛直径约 25 mm 的管式电炉,可控温在(800± 10)℃。 5.2.2 净化管:长约 500 mm 外径约 22 mm 的石英管或素瓷管。 5.2.3 气体干燥管:3 个,容量约 150 mL 的玻璃管。 5.2.4 氧气流量计:测量范围 (0~150)mL/min。 5.3 燃烧装置 5.3.1 燃烧炉和催化炉:长约 450 mm,炉外径约 100 mm,炉膛直径约 25 mm 连成一体的二节管式炉, 其中催化段长约 150 mm,可控温在(300±10)℃;燃烧段长约 300 mm,可控温在(850±10)℃。 5.3.2 燃烧管:总长约 650 mm,一端外径约 22 mm,内径约 19 mm、长约 610 mm,距管口约 100 mm 处接有外径约 8 mm、内径约 6 mm、长约 50 mm 的支管;另一端外径约 7 mm、内径约 3 mm、长约 40 mm 的异径石英管(见图 2)。 单位:mm 图2 5.3.3 5.3.4 燃烧管示意图 燃烧舟:长 70 mm~77 mm 瓷舟。新舟使用前应在约 850℃下灼烧 2 h。 带推棒的橡皮塞(见图 3) 图中: 1—— 镍铬丝推棒 2—— 翻胶帽 3—— 硅橡胶管 4—— 橡皮塞 5—— 玻璃管 图3 带推棒的橡皮塞示意图 其中: a) 镍铬丝推棒:直径约 2 mm,长约 700 mm,一端卷成直径约 10 mm 的圆环。 3 DB34/T 3069—2017 翻胶帽。 c) 硅橡胶管:内径约 6 mm,外径约 11 mm。 d) 玻璃管:外径约 7 mm,长约 60 mm。 e) 橡皮塞:4 号。 在橡皮塞上打一直径约 6 mm 的孔,将玻璃管的一端穿过该孔并伸出约 2 mm;玻璃管的另一端通 过硅橡胶管与翻胶帽紧密连接,在翻胶帽的正中穿一小孔,使镍铬丝推棒的一端通过玻璃管后由翻胶帽 上的小孔穿出。 5.3.5 镍铬丝钩:直径约 2 mm,长约 700 mm,一端弯成小钩。 5.3.6 硅橡胶管:内径约 5 mm,外径约 9 mm。 5.3.7 聚氯乙烯软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约 6 mm,外径约 8 mm。 b) 5.4 电解池 长约 100 mm,外径约 8 mm,内径约 5 mm 的专用电解池(见图4),铂丝间距约 0.3 mm,池内表 面涂有五氧化二磷。电解池外有外径约 50 mm,内径 9 mm~10 mm,长约 80 mm 的冷却水套。 单位:mm 图中: 1—— 冷却水套; 2—— 池体; 3—— 电极抽头。 图4 5.5 Pt-P2 O5 电解池示意图 电量积分器 电解电流 50 mA ~700 mA 范围内积分线性误差小于 ±0.1%,配有四位数字显示器,数字显示精 确到 0.001 mg 氢。 5.6 吸收系统 5.6.1 除氮 U 形管(见图 5-1):装药部分高 100 mm~120 mm,直径约 15 mm,内装粒状二氧化锰。 5.6.2 吸水 U 形管(见图 5-2):装药部分高 100 mm~120 mm,直径约 15 mm,入口端有一球形扩大 部分,内装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 5.6.3 吸收二氧化碳 U 形管(见图 5-1):2 个,装药部分高 100 mm~120 mm,直径约 15 mm,前 2/3 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后 1/3 装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 4 DB34/T 3069—2017 5.6.4 5.6.5 气泡计:容量约 10 mL,内装浓硫酸约 5 mL。 分析天平:感量 0.1 mg。 单位:mm 图5 6 5-1 除氮 U 形管示意图 5-2 吸水 U 形管示意图 试验准备 6.1 6.1.1 6.1.2 6.1.3 6.2 氧气净化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 净化管内充填线状氧化铜,装药部分长约 280 mm,两端堵以硅酸铝棉。 3 个气体干燥管内按氧气流入方向依次充填变色硅胶、氢氧化钠和无水高氯酸镁。 按图 1 所示顺序将净化系统各容器连接好。 燃烧管的充填和安装 在燃烧管细径端先充填约 10 mm 硅酸铝棉,然后填入约 100 mm 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最后再充填 约 10 mm 硅酸铝棉,如图6 所示。将带推棒的橡皮塞塞住燃烧管入口端并将燃烧管放入燃烧炉内,使 装药部分的位置在催化段。 单位:mm 图6 6.3 燃烧管充填示意图 电解池涂液及五氧化二磷膜的生成 先用外径约 5 mm 的软毛刷和洗涤剂清洗电解池内壁,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最后用丙 酮或无水乙醇清洗并用热风吹干。 此时,电解池两铂极间电阻应为无穷大。 5 DB34/T 3069—2017 将电解池前端向上倾斜竖起,从前端缓慢滴入涂液,涂液沿池内壁流下,当涂液流到池体 1/3 处 时,立即倒转电解池,使多余的涂液流出,并用滤纸拭净池口。边转动电解池,边用冷风吹至无丙酮气 味。以同样方法涂液 3 次,但第 2 次使涂液流到池体的 2/3 处时,倒出多余涂液,第 3 次使涂液流 到距池体尾端约 10 mm 处时,倒出多余的涂液。 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约为 80 mL/min。按照图1 所示,用硅橡胶管将涂液后的电解池与燃烧管 细颈端口对口连接,装好

pdf文档 DB34-T 3069-2017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069-2017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069-2017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069-2017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5:59: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