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897717.9 (22)申请日 2021.11.24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玉 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528299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 道深海路17号瀚天科技城A区8号楼11 楼1101单元 (72)发明人 邱建贺 翁雯 周国彪 易旭超  罗发双  (74)专利代理 机构 广州集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4776 代理人 王英 (51)Int.Cl. C02F 11/00(2006.01) C02F 11/02(2006.01)B01F 35/32(2022.01) B01F 27/90(2022.01) B01F 27/85(2022.01) B01F 27/95(2022.01) B01F 27/92(2022.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 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淤泥固化技术领域的一 种基于微生物 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包括底 座和搅拌罐, 搅拌罐通过多根支撑腿固定在底座 的上端, 搅拌罐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密封件, 搅拌 罐的底部设有出料管; 搅拌罐的正上方设有驱动 电机, 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 端, 搅拌罐内转动安装有螺旋输送件和多组搅拌 件, 螺旋输送件设置在搅拌罐的正中位置并由驱 动电机驱动, 搅拌罐内设有行星齿轮机构, 螺旋 输送件和搅拌件通过行星齿轮机构进行传动, 螺 旋输送件的外部套设有升料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 设置行星齿轮机构, 使各搅拌件绕自身轴线转动 的同时还会绕转动轴的轴线转动, 对淤泥进行充 分搅拌, 相较于传统的单一搅拌方式, 对淤泥的 搅拌效果更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216337184 U 2022.04.19 CN 216337184 U 1.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包括底座 (1) 和搅拌罐 (2)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罐 (2) 通过多根支撑腿 (3) 固定在底 座 (1) 的上端, 所述搅拌罐 (2) 的底部固定有锥 形密封件 (4) , 所述搅拌罐 (2) 的底部设有出 料管 (5) ; 所述搅拌罐 (2) 的正上方设有驱动电机 (6) , 所述驱动电机 (6) 通过安装架 (7) 固定安装 在底座 (1) 上端, 所述搅拌罐 (2) 内转动安装有螺旋输送件 (8) 和多组搅拌件 (9) , 所述螺旋 输送件 (8) 设置在搅拌罐 (2) 的正中位置并由驱动电机 (6) 驱动, 所述搅拌罐 (2) 内设有行星 齿轮机构 (10) , 所述螺旋输送件 (8) 和 搅拌件 (9) 通过行星齿轮机构 (10) 进行传动, 所述螺 旋输送件 (8) 的外部套设有升料管 (11) , 所述升料管 (11) 固定在锥形密封件 (4) 的上端, 且 所述升料 管 (11) 的下端与锥形密封件 (4) 之间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行星齿轮机构 (10) 包括中心齿轮 (12) 、 活动齿轮 (13) 和限位齿环 (14) , 所述中心齿轮 (12) 与限位齿环 (14) 同心设置, 所述活动齿轮 (13) 啮合在限位齿环 (14) 和中心齿轮 (12) 之间, 所述中心齿轮 (12) 与螺旋输送件 (8) 固定, 所述活动齿轮 (13) 与搅拌件 (9) 固定, 所述限位 齿环 (14) 固定在搅拌罐 (2) 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螺旋输送件 (8) 由转动轴和固定在转动轴外的螺旋叶 (15) 组成, 所述螺旋叶 (15) 和升料管 (11) 的内壁之间紧密贴合, 所述 转动轴与中心齿轮 (12) 的中心处固定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搅拌件 (9) 由搅拌轴和固定在搅拌轴外部的多根搅拌杆 (16) 组成, 所述搅拌轴与活动齿轮 (13) 的中心处固定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行星齿轮机构 (10) 还包括上限位件 (17) 和下限位件 (18) , 所述上限位件 (17) 和下限位件 (18) 多个边侧孔, 各所述搅拌件 (9) 与各边侧孔一一对应转动安装, 所述上限位件 (17) 的中 心处转动安装在螺 旋输送件 (8) 外, 所述下限位件 (18) 的中心处转动安装在升料 管 (11) 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升料管 (11) 的下端 固定有连接片 (19) , 所述连接片 (19) 的下端与锥形密封件 (4) 的上端固 定, 使所述升料 管 (11) 的下端与锥形密封件 (4) 的上端之间留有间隙。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337184 U 2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 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淤泥固化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淤泥是一种天然含水量大于流性界限, 孔隙比大于1.5的软土。 是海湾、 湖沼或河 湾中水流缓慢的环境中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近代沉积物,淤泥固化处 理是指通过在淤泥中加入一定量的外掺剂, 改善淤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以满足不同工程, 现有技术中, 更多采用添加含菌营养液, 以实现微 生物修复, 对淤泥 进行固化。 [0003]经检索, 中国专利号CN  209702505  U公开了一种淤泥固化搅拌装置, 所述顶部电 机轴的顶部设置有主动轮, 所述双向同步电机的底部贯穿搅拌桶的顶部设置有底部电机 轴, 所述底部电机轴的底部设置有搅拌杆, 所述搅拌杆的外壁从上到下缠绕焊接设置有螺 栓搅拌叶片, 在搅拌桶的顶部设置了双向同步电机, 双向同步电机的顶部通过顶部电机轴 设置有主动轮, 主动轮与传动带带动两组从动齿轮转动, 从动齿轮带动传动杆进 行转动, 使 传动杆上设置的搅拌块与搅拌叶片进行转动, 从而达到搅拌的效果, 在搅拌桶的内腔左右 侧进行搅拌, 增加搅拌的速度; 在双向同步电机底部通过底部电机轴传动连接搅拌杆, 搅拌 杆的外壁设置有螺 栓搅拌叶片, 在搅拌桶的内腔中部进行搅拌。 [0004]上述方案中, 在对淤泥进行搅拌时, 搅拌杆的位置固定, 搅拌方式较为单一, 使得 淤泥与含菌营养液 的搅拌不够充分, 基于此,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 的淤泥固化装置, 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以解决上 述背景技 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淤泥固化装置对淤泥的搅拌效果 不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 泥固化装置, 包括底座和搅拌罐, 所述搅拌罐通过多根支撑腿固定在底座的上端, 所述搅拌 罐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密封件, 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设有出 料管; [0007]所述搅拌罐的正上方设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 端, 所述搅拌罐内转动安装有螺旋输送件和多组搅拌件, 所述螺旋输送件设置在搅拌罐 的 正中位置并由驱动电机驱动, 所述搅拌罐内设有行星齿轮机构, 所述螺旋输送件和搅拌件 通过行星齿轮机构进行传动, 所述螺旋输送件的外部套设有升料管, 所述升料管固定在锥 形密封件的上端, 且所述升料 管的下端与锥形密封件之间留有间隙。 [0008]优选的,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中心齿轮、 活动齿轮和限位齿环, 所述中心齿轮与 限位齿环同心设置, 所述活动齿轮啮合在限位齿环和中心齿轮之间, 所述中心齿轮与螺旋 输送件固定, 所述活动齿轮与搅拌件固定, 所述限位齿环固定在搅拌罐的内壁上。 [0009]优选的, 所述螺旋输送件由转动轴和固定在转动轴外 的螺旋叶组成, 所述螺旋叶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6337184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淤泥固化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1:06:5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