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584761.2 (22)申请日 2021.12.2 2 (71)申请人 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科 苑纬 一路1号国际创新园A栋8楼 (72)发明人 孙伟 彭明利 武玉娟 孙凡  刘建垒 单宝华 李吉林 张宇菲  张连霞  (74)专利代理 机构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372 28 专利代理师 贾巍超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54)发明名称 应用于户用储能的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 电路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户用储能的充电剩余时 间估算方法、 电路模块及系统、 方法, 本发明针对 分段进行的恒流充电系统, 提供了每段充电时间 提前预估值, 根据初始阶段稳定的充电电流, 等 比例校正整个充电剩余时间, 优化每次充电因电 流不同, 而导 致充电时间变化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5页 附图9页 CN 114444261 A 2022.05.06 CN 114444261 A 1.一种应用于户用储能的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如下: S1, 初始化所采用电池的SOC ‑OCV参数表, 形成[ SOC,OCV]表; S2, 初始化充电数据, 根据不同环境温度T、 不同S OC下对应的各恒流充电的充电倍率C, 形成[T,SOC,C]表; S3, 计算当前S1的电池的可用总容量Qa=Qr·SOH, 其中Qa是电池当前可用总容量, Qr是 电池额定容 量, SOH是电池老化寿命, 即 当前容量剩余衰减率; S4, 根据当前 单体电压值, 查找[ SOC,OCV]表, 确定当前剩余电量, 记作SOCp; S5.根据步骤S4的SOCp、 S2的[T,SOC,C]表, 确定电池各恒流阶段的充电电量Qx, 充电倍 率Cx, x∈[s,n], s∈[1,n], n是[T,SOC,C]表中总的充电分段数量, s是[T,SOC,C]中剩余的 充电分段 数量; S6.计算充电第一阶段剩余时间Ts, S7.计算剩余各恒流充电阶段理论充电剩余时间Tx总的理论充电时间Td; 其中, S8 .根据电池充电起始的实际充电倍率Ca, 修正理论充电时间Td′; 其中 , Cs是第一阶段充电理论 倍率; S9.当出现故障引起充电电流变化, 会影响充电剩余时间, 因此, 流率设为ε, 0≤ε≤1, 修正理论充电时间Td″, 其中, 0< ε, 当 ε=0时, 充电结束, 充电剩余时间Td″=0; S10.根据降流率ε, 根据公式(4)动态调整充电时间Td″, 防止充电剩余时间忽多忽少跳 变; S11.根据恒流段结束时的充电电流Cn、 电芯温度Tem, 查询该电池的[C,Tem,T2]表, 采用 线性插值法估算出末端降流段的充电剩余时间T2, ; S13.根据步骤S9的理论充电时间Td″及步骤S11的充电剩余时间T2, 计算总的剩余充电 时间为Td″+T2; S14.每次充电过程中, 根据记录值自学习[Cn,Tem,T2], [Cn,Tem,Q2]形成动态规则库, 便 于后续充电查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户用储能的充电剩余 时间估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对于 充电末端剩余 容量及充电时间的计算方法; 在S14中, 根据模糊算法, 需要训练规则、 归纳[Cn,Tem,T2], [Cn,Tem,Q2]; 其中, S14.1, 进 行降流阶段判断; 如果是, 则执行S14.2A, 首先, 查询降流前电芯Tem, 恒流Cn; 然后, 通过电流积分计算充 电容量, 计时充电时间; 其次, 当充电完成, 满充, 存储本次计算的[Cn,Tem,T2], [Cn,Tem,Q2], 当未满充 而充电结束, 则丢弃本次计算的[Cn,Tem,T2], [Cn,Tem,Q2];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4444261 A 2否则, 执行S14.2B; 首先, 累计计算各阶段充电容量, 然后, 当对于阶段充电完成, 则存 储对应阶段的充电容 量; 其次返回S14.1; 在步骤S11中, 首先, 根据[Cn, Tem], 读取最接近的[ C0, C1], [Tem0, Tem1]; 然后, 采用线性插 值法求取T2; 通过步骤S9, 设原单位时间(1min)需计时α, 现单位时间调整为α /ε, 定时器无需重新配 置。 在步骤S5中, 各阶段容量确认, 其中, 充电起始阶段对应的容量QS: 首先, 查询各阶段充 电容量表得到各阶段对应容量QS, Q2,…Qn; 然后, 充电起始阶段剩余充电容量计算, Q1= (SOC‑SOCs)/(SOCs+1‑SOC)*QS。 3.一种户用储能柜的充放电控制电路的模块, 其特征在于: 模块为电源输入保护模块, 其包括电容C5、 C6, 安规电容C162, 放电管D42, BAT+端子J1、 J3, BAT ‑端子J4, 压敏电阻RV1、 RV2; BAT+端子J1外接作为电源的电池组, 电池组负极接BAT ‑端子J3; 外部负载或充电机的 正端通过电池PACK的正端接到电池组正极, 外部负载或充电机的负端通过电池PACK的负端 接到端子J3; 电流从电池组负极流入BAT ‑端子J4; 在电源端子J1与J3之间并联安规电容C162, 用来滤除电源线上浪涌杂波信号; 电容C5、 C6的串联后与稳压二极管D1并联在BATPWR与端子J3的α端; α端一路通过压敏电阻RV2接β 端, β 端通过压敏电阻RV1接电源端子J 1; β 端通过放电管D42接PE端; α 端接节点A; 电源端子J1与J3之间并联稳压二极管D1, BAT ‑端子J4通过串联电容C1、 C2与二极管D65 并联后接节点A; BAT+端子J 1接BATPWR。 4.一种户用储能柜的充放电控制电路的模块, 其特征在于: 模块为PCHG预充控制电路, 其包括MOS管Q22、 MOS管Q1的体二极管, 电阻R74、 R75, 水泥电阻R1 ‑R4; 水泥电阻R1 ‑R4并联 组成预充限流电阻; MOS管Q22脚1接MOS 管Q1脚1; MOS 管Q22脚2、 3之间接电阻R75, 脚 3通过电阻R75接预充控 制信号PC HG; 脚2通过 预充限流电阻接节点A; MOS管Q22栅极串联电阻R74接到单片机MCU的预充控制信号PCHG, 在预充电状态时, 预 充控制信号PCHG为高电平, MOS管Q22处于导通状态并与MOS管Q1体二极管串联构成充电回 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户用储能柜的充放电控制电路的模块, 其特征在于: 模块还包 括PDCHG预放电控制电路, 其包括N沟道的MOS管Q1、 MOS管Q22内部的体二 极管,电阻R5,R36; MOS管Q1脚3通过电阻R3 6接脚2; MOS管Q1栅极串联电阻R5 接到单片机预放电控制信号P DCHG; 进行预充电状态时, 充电电流从充电机正端经电池PACK正端流入电池组正极, 然后电 流从电池组负极流入本电路BAT ‑端子J4, 经过电流采样电路和PCHG预充控制电路回到 PACK‑端子J3, 经电池PACK的负端到达充电机负端; 在预充结束时, 预充控制信号变为低电 平关闭MOS管Q2 2, 使预充电回路断开; 在预放电状态时, 预放电控制信号PDCHG变为高电平打开MOS管Q1,与MOS管Q22的体二 极管串联构成预放电回路; 放电电流从电池PACK的负端流入PACK ‑端子J3, 经过PDCHG预放 电控制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回到BAT ‑端子J4, 到 达电池组负极;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4444261 A 3

.PDF文档 专利 应用于户用储能的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电路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应用于户用储能的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电路及系统 第 1 页 专利 应用于户用储能的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电路及系统 第 2 页 专利 应用于户用储能的充电剩余时间估算方法、电路及系统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1:54:0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