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560702.1 (22)申请日 2021.12.20 (71)申请人 上海电力大 学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 新区沪城环路 1851号 (72)发明人 范宏 王宏祥 盛玥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上海申汇 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代理人 翁若莹 徐颖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17/16(2006.01) G06Q 50/06(2012.01) G06F 119/06(2020.01) (54)发明名称 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层建模方法及 模型分析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 分层建模方法及模型分析方法, 从功能层面划 分, 将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分为能源层、 传输 层和信息层, 基于统一能路理论, 将三个能源网 络的能量流方程表示为统一的网络矩阵方程; 建 立描述数据传输过程的传输层模 型; 建立描述控 制中心优化决策过程的信息层模 型; 为实现该模 型中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混合求解, 提出了综合能 源信息物理系统的能量 ‑信息流混合计算方法; 通过综合能源系统算例分别在稳态场景和信息 物理协同攻击场景下对能源网络进行安全性分 析。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对信息物理融合背 景下综合能源系统建模 方法进行探索, 未来可进 一步从不同角度评估信息流与能量流之间的相 互影响。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6页 CN 114239287 A 2022.03.25 CN 114239287 A 1.一种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层建模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从功能划分为能源层、 传输层和信息层, 基于统一能路理 论, 将电、 热、 气三个能源网络的能量 流方程表示 为统一的网络矩阵方程; 2)通过建立能源网络中能源站运行数据的通信信道模型和连接能源层、 信息层的接口 模型, 建立描述数据传输过程的传输层模型; 3)建立描述控制中心优化决策 过程的信息层模型; 4)为实现该模型中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混合求解: 读取三个能源网络的具体参数, 根据 步骤1)电、 热、 气三个能源网络的能量流方程对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中热、 气、 电节点进 行能量流求解, 获得能源层的能量流矩阵; 根据获得的能量流矩阵更新信息层模型信息接 收矩阵, 控制中心优化决策输出控制指令送回能源层, 能源层根据指令更新能量 流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能源信 息物理系统 的分层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1)对电网能量流模型, 采用直流潮流模型, 具有Ne个节点和Be条支路的电网的节点注 入功率和支路潮流的矩阵表达式为: Pe,inj=Yeθ 式中, Pe,inj为Ne维节点注入功率列向量, Pe,bran为Ne阶支路潮流矩阵, θ为Ne维节点电压 相角列向量, Ye为Ne阶节点电纳矩阵, Ae为Ne维单位行向量, ⊙表示矩阵对应位置元 素相乘; 1.2)基于步骤1.1)组成的矩阵形式的电网能量 流模型表示 为: Pe=diag(Pe,inj)+Pe,bran 式中, diag()括号中为列向量时表示以该向量为对角元素的对角矩阵, 若括号内为矩 阵时表示该矩阵的对角元素组成的列向量; Pe的对角元素为节点注入功率, 元素大于0表示 功率注入, 元 素小于0表示功率 流出, Pe的非对角元 素为支路有功潮流, 具有方向性; 1.3)对热网 能量流模型, 采用基于统一能路 理论的热网水路和热路模型, 将具有 Nh个节 点和Bh条支路的热网的节点注入热功率和管道流 量表示为: Ph,inj=CpYhph(Ts‑Tinj) 式中, Ph,inj为Nh维节点注入热功率列向量, Fh,bran为Nh阶管道流量矩阵, ph为Nh阶节点压 力列向量, Yh为Nh阶水力节 点导纳矩阵, Cp为水的比热容, Ts为Nh维节点供热温度, Tinj为Nh维 节点回热温度, Eh,b为Nh阶支路水压源参数矩阵, Ah为Nh维单位行向量; 1.4)基于步骤1.3)组成的矩阵形式的热网能量 流模型表示 为: PFh=diag(Ph,inj)+Fh,bran 式中, PFh的对角元素为节点注入热功率, 元素大于0表示热功率注入, 表示对应节点为 热源节点; 元素小于0表示功率流出, 表示对应节点为热负荷节点。 P Fh的非对角元素为管道 流量, 流量具有方向性; 1.5)对气网能量流模型, 采用基于统一能路理论的气路模型, 具有Ng个节点和Bg条支路 的节点注入流 量和管道流 量的矩阵表达式为: Fg,inj=Ygpg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4239287 A 2式中, Fg,inj为Ng维节点注入流量列向量, Fg,bran为Ng阶管道流量矩阵, pg为节点压力列向 量, Eg,b和Kg,b分别为各管道支路气压源、 受控气压源参数组成的Ng阶矩阵, Yg为气网节点导 纳矩阵, Ag为Ng维单位行向量; 1.6)基于步骤1.5)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气网能量 流模型表示 为: Fg=diag(Fg,inj)+Fg,bran 式中, Fg的对角元素为气网节点注入 流量, 元素大于0表示天然气注入, 表示对应节点为 气源节点; 元素小于0表示天然气流出, 表示对应节点为气负荷节点。 Fg的非对角元素为天 然气管道流 量, 流量具有方向性; 1.7)基于通用能量母线的能源站建模方法, 将能量母线与耦合设备均看作节点, 建立 了能源站的能量 流矩阵能量 流矩阵PES和拓扑矩阵TES: 式中, Fg,S为能源站的总天然气耗量, Fg,CHP1和Fg,CHP2分别为两个热、 电、 气联产节点的天 然气耗量, Ph,CHP1和Ph,CHP2分别为两个热、 电、 气联产节点的输出热功率, Pe,CHP1和Pe,CHP2分别 为两热、 电、 气联产节点的输出电功率, Ph,L为能源站输出的总热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能源信 息物理系统 的分层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3.1)信息层接收能源层中电、 热、 气网络的潮流信息和拓扑信息以及能源站运行信息, 形成能源层的潮流信息 接收矩阵 和网络拓扑接收矩阵 3.2)信息层基于步骤3.1)获得的两个矩阵按照指定的优化目标进行优化决策, 信息层 根据广义优化决策函数 调节能源网络及能源站各节点的注入功率以及 支路分合闸状态; 3.3)控制指令通过 下传信道Tk,down由通信子站 节点传至能源层的执 行器; 3.4)能源层对控制 指令的顺利执行促使整个系统的能量流和网络拓扑发生变化, 能源 网络潮流重新分布, 进行电网、 热网、 气网、 能源站潮流分布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综合能源信 息物理系统 的分层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4.1)读取电、 气、 热网的节点支路参数文件和输入能源站设备参数; 4.2)读取热网具体参数, 初始化水力参数和热力参数, 即水阻、 水压源、 热阻、 水力导纳 矩阵; 初始化电网平衡节点C HP#2的热 出力; 4.3)初始化能源站的能量流矩阵PES和拓扑矩阵TES; 构建能源层拓扑矩阵Tk、 通信信道 矩阵Tk,up和Tk,down、 接口矩阵Ck1和Ck2; 4.4)基于步骤1.3)和1.4求解热网能量流, 热网能量流计算中以每次迭代的管道流量 计算值Fh,bran,k与管道流量基 值fbase,k之差err_h作为收敛判据, 若err_h≤收敛阈值,输出热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4239287 A 3

.PDF文档 专利 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层建模方法及模型分析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层建模方法及模型分析方法 第 1 页 专利 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层建模方法及模型分析方法 第 2 页 专利 综合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层建模方法及模型分析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1:54:3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