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ICS 93.080.01 P 66 备案号:56945-2017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599—2017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设计规范 2017 - 10 - 16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2 - 20 实施 发 布 DB63/T 1599—2017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3  5 生态防护设计调查 .................................................................. 3  6 生态防护物种选择 .................................................................. 3  7 植生层设计 ........................................................................ 4  8 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生态防护设计调查表 .............................................. 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生态防护植物物种推荐 ............................................ 8  I DB63/T 1599—2017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范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地方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纳启财、薛春晓、张虎发、刘锟、董政博、孔令伟、韩生虎、刘辉、李星星、 李凯崇、候昱光、石龙、陈晓堃、蒋富强、曹生业、熊治文、谢文兴、韩龙武、韩德明、屈耀辉、马小 军、蔡相连。 II DB63/T 1599—2017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生态防护设计调查、生态防 护物种选择、植生层设计和边坡生态防护设计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高海拔高寒地区新建、改扩建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设计。其他等 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高海拔高寒地区 指青藏高原上年平均气温低于10℃,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最大冻结深度40cm~250cm,潮湿系 数0.25~1.50的地区。 3.2 边坡生态防护 单独采用植物生态技术,或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结合共同形成的边坡工程防护体系。 3.3 先锋种 可在裸地或荒地上成功定居并开始进行生态循环的植物种。 3.4 建群种 1 DB63/T 1599—2017 群落主要层(如草地中的草本层)的优势植物种。 3.5 伴生种 群落中出现频率高的非优势植物种。 3.6 植生层 指经人工干预形成的植物生长层,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和养分条件,其主要成分为土壤和人工添加材 料。 3.7 移植草皮 采用挖取、养护、铺设等方法将受施工影响的天然草皮移植于工程创面进行边坡生态修复的技术。 3.8 植被纤维毯 采用天然或人造纤维等材料制作成纤维毯,将草种、肥料、添加剂等按一定配比植入到纤维毯上, 并经过滚压、针刺、定位等工序,加工成为植被纤维毯后,上覆1cm~1.5cm厚的腐殖土,铺设于工程创 面的技术。 3.9 撒播混植 将设计选择的植物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与细粒土拌和,撒播在经过改良的表土上,覆盖0.5cm~ 1cm厚的细粒腐殖土所形成的一种人工建植技术。 3.10 客土喷播 采用合适的土壤,与植物种子、基质添加剂、纤维材料、保水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可采 用喷射技术喷附于边坡裸地的一种人工建植技术。 3.11 厚层基质喷附 采用合适的土壤,与植物种子、基质添加剂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可采用空压设备,通过高 压空气喷附在边坡裸地的一种基质层较厚的植被建植技术。 3.12 植生袋 2 DB63/T 1599—2017 采用天然或人工纤维制品制成载体,内嵌种子夹层,装入植生基质所形成的一定规格的植生袋,按 设计尺寸铺设于坡面上,并覆以聚乙烯编织网防护的边坡表面建植技术。 4 基本要求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将公路景观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和谐、自然的 新景观; b) 公路工程建设中应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c) 在保证边坡稳定前提下应优先采用生态防护措施; d) 应在设计阶段根据防护要求优选植物物种; e) 在公路生态防护设计中应重视人工干预、人工建植植物的植生层设计; f) 应将挖取的路基基底天然草皮集中堆放、定期养护,维持草皮存活状态,提高工后草皮存活率, 并将清表腐殖土进行集中堆放、保存,以便工程创面的生态防护; g) 在缺乏天然草皮路段,但适宜植物生长的区域,可采用人工撒播、客土喷播、厚层基质喷附、 植生袋等技术进行生态防护; h) 自然条件下无植被覆盖的地区,不宜采用生态防护措施; i) 对拟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物种,应进行充分论证,必要时开展试验工程; j) 人工建植植被覆盖度应与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相近; k) 边坡坡率设计应符合 JTG D30 规定; l) 宜建立边坡防排水体系,收集天然降水用于生态防护工程; m) 坡面排水系统设计应符合 JTG F80-1 规定。 5 5.1 生态防护设计调查 调查内容 公路沿线生态防护调查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土壤、交通状况、材料来源、当地边 坡生态防护工程经验等。重点是植被调查。 5.2 调查表 生态防护设计调查内容应包括: a) 气象资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均降水量、年均蒸发量等,记录格式详见附录表 A.1; b) 边坡地质调查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坡率、坡向、坡高等,记录格式详见附录表 A.2; c) 植被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物物种、覆盖度等,记录格式详见附录表 A.3; d) 土壤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壤含水量、酸碱度、有机质等,记录格式详见附录表 A.4; e) 社会环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记录格式详见附录表 A.5。 6 生态防护物种选择 生态防护物种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尤其是当地运用较多的人工建植植物物种; 3 DB63/T 1599—2017 b) 防护物种应选择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抗逆性强、种子资源丰富、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植 物物种; c) 植物组合可根据当地农牧部门、草原部门的经验,或参照附录表 B.1 选取; d) 生态防护设计不宜选用单一物种,应混植播种,以多年生植物为建群种,建立稳定植物群落, 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e) 应兼顾植被恢复中短期与长期效果,先锋种(15%~25%)、建群种(40%~60%)及伴生种(25%~ 35%)合理搭配种植; f) 所选草本植物种子质量应不低于 GB 6142 中所规定的二级,所选灌木植物种子质量应不低于 GB 7908 中所规定的二级。 7 植生层设计 植生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对现场调查的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确定人工植生层配制方 案,边坡植生层配制的酸碱度宜为中性,含有充足的养分,能满足植物从播种发芽到覆盖层形 成期间的养分需求; b) 应保证植生层用土的通透性,对于通透性较差的土壤可采用掺砂掺粘的方法进行改善; c) 宜采取无纺布覆盖、加设三维土工网、加入保水剂、遮阳网等技术措施增强边坡植生层保水性; d) 可通过调整土壤颗粒配比、增加有机质与微生物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e) 植生层厚度不宜小于 15cm。 8 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8.1 路基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8.1.1 路堑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路堑边坡生态防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路堑边坡生态防护应优先选用草皮移植技术,草皮厚度不小于 20cm 时,可直接铺设;草皮厚 度小于 20cm 时,应在坡面铺设 10cm~15cm 厚的腐殖土; b) 当施工路段生态环境较好,宜采用人工植草技术,利用原路堑开挖清表及路基清表原生腐殖土 作为植生层(15cm~20cm),必要时应进行腐殖土调运; c) 生态防护技术选用应结合坡面实际情况综合考量,技术选取见表 1。 表1 边坡类型 土质边坡 石质边坡 路堑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选取表 技术类型 坡率 优选方案 1:1.0~1:1.5 移植草皮、撒播混植 植被纤维毯、厚层基质喷附 1:1.5~1:2.0 移植草皮、撒播混植 客土喷播、植生袋、植被纤维毯、厚层基质喷附 缓于 1:2.0 移植草皮、撒播混植 植生袋、植被纤维毯、客土喷播、厚层基质喷附 厚层基质喷附 植生袋 植生袋 厚层基质喷附 1:1.0~1:1.5 缓于 1:1.5 注:全风化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选取参照土质边坡。 4 备选方案 DB63/T 1599—2017

pdf文档 DB63-T 1599-2017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设计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599-2017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设计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599-2017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设计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599-2017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设计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9:44:4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