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ICS 65.020.30 B 44 备案号: 湖 DB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40—2017 代替 DB42/T 140-2002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The testing rules for F1 hybrid eggs of silkworm (报批稿) 2017 - 05 - 16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9 - 01 实施 发 布 DB42/T 140—2017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定义 .............................................................................. 1 4 检验 .............................................................................. 2 4.1 蚕种繁育检验 .................................................................. 2 4.2 母蛾微粒子病检疫 .............................................................. 4 4.3 成品质量检验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蚕种繁育检验单 ..................................................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抽样装盒规定(散卵种) ............ 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送检母蛾清单和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单 ................. 10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格标准(散卵种) ............... 11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报告(代检验证书) ....................... 12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蚕种成品质量检验报表 ........................................... 13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蚕种成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 14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染色液的配制方法 ............................................... 15 I DB42/T 140—2017 II DB42/T 140—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代替DB42/T 140-2002《家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本标准与DB42/T 140-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将标准名称 《家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修订为《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修改了部分定义条文的表述(2002年版2.1、2.2、2.3、2.5、2.6、2.7,本版3.1、3.2、3.3、3.5、 3.6、3.7); ——增加了蚕种繁育环境检验(2002年版3.1.1,本版4.1.1.1); ——删除了蚕种繁育检验中的卵质调查(2002年版3.1.4); ——增加了母蛾盒的送样、母蛾盒的验收(2002年版3.2,本版4.2.4、4.2.5); ——增加了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和数据修约(本版4.3.5、4.3.6); ——修改了微粒子孢子的鉴别法(2002年版3.2.5,本版4.2.9); ——在附录C中增加了桑蚕一代杂交种送检母蛾清单(本版附录C中表C.1); ——增加了附录H。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省果茶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 凡、李德臣、陈登松、郝 瑜、关永东、胡 刚、肖胜武、熊 超、范 锦、 余银山。 本标准历次发布版本情况为: ——DB42/T 140-1997; ——DB42/T 140-2002。 III DB42/T 140—2017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生产的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NY/T 327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良卵率 good egg percentage 在调查的样本中,良卵粒数占蚕卵总粒数的百分比。 3.2 简化催青 simple incubation 在丙2~戊2、戊3~己5胚胎发育阶段,分别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线保护使蚕卵孵化的方法。 3.3 实用孵化率 practical hatchability 在调查的样本中,连续最大二日孵化的蚕卵粒数占总良卵粒数的百分比。 3.4 品种纯度 purity of variety 调查样本中,符合品种性状的个体数占调查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3.5 杂交率 percentage of hybridized silkworm 在调查的样本中,符合品种性状的一代杂交种的个体数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 1 DB42/T 140—2017 3.6 母蛾微粒子病率 pebrine rate of female moth 指带微粒子孢子的母蛾数占制种批/段母蛾总数的百分比。 3.7 蚕卵微粒子病率 rate of pebrine contaminated eggs 蚕卵微粒子病率(简称病卵率)是指带微粒子孢子的蚕卵数占调查样本蚕卵总数的百分比。 4 检验 4.1 蚕种繁育检验 4.1.1 预知检验 预知检验包括蚕种繁育环境检验,迟眠、弱小、病态蚕镜检,不结茧蚕、病死蚕检查,苗蛾、病态 蛾镜检。 4.1.1.1 蚕种繁育环境检验 在蚕种繁育生产开始前15 d,以原蚕饲育户或饲育小组为镜检批,对蚕种繁育饲养的相关用具及周 边环境进行抽检。每个原蚕区饲育户或饲育小组饲养量抽样数量不少于30个,所涉及到的每个点抽样重 复3次。将所抽得的样本置于乳钵中,加入适量2 %KOH液碾碎后制样镜检。 4.1.1.2 迟眠、弱小、病态蚕镜检 以饲育区或原蚕饲育户为镜检批,按1龄3龄全抽,4龄5龄510头蚕/箔的标准抽样;将样本置 29 ℃30 ℃、相对湿度80 %90 %的环境中,经2 d3 d后,将小蚕整体,大蚕取中肠放入乳钵中,加入 适量2 %KOH液碾碎后制样镜检。 4.1.1.3 不结茧蚕、病死蚕检查 以饲育区或原蚕饲育户为检验批,检验全部不结茧蚕、病死蚕;用镊子撕开蚕体观察丝腺,若有乳 白色脓疱状斑块为微粒子病;若丝腺病变不明显,可加入适量2 %KOH液磨碎镜检。 4.1.1.4 苗蛾、病态蛾镜检 以饲育区或原蚕饲育户为检验批,抽30只苗蛾、病态蛾;将样本置乳钵中,加适量2 %KOH液碾磨 后制样镜检。 4.1.2 品种纯度调查 在5龄第3 d,按饲育批,抽5 %饲育区或原蚕户调查幼虫的体色、体形、斑纹,选出不符合品种固 有性状的个体,计算其纯度。 品种纯度计算公式: 品种纯度( % ) 符合品种性状的蚕头数 调查总头数  100 ................................................ (1) 2 DB42/T 140—2017 4.1.3 种茧调查 种茧调查包括种茧调查时期、收茧量调查、公斤茧粒数调查、死笼率调查、茧层率调查、种茧调查 规则。 4.1.3.1 种茧调查时期 春季在盛上蔟后7足天,夏、秋季在盛上蔟后6足天进行种茧调查。 4.1.3.2 收茧量调查 除薄皮茧、烂茧外,其余种茧称量计重。 4.1.3.3 公斤茧粒数调查 蚁量<20 g的饲育批,逐箔随机抽样共500 g点数,计算公斤茧粒数;蚁量≥20 g的饲育批,逐箔随 机抽样共1000 g点数,计算公斤茧粒数。 公斤茧粒数计算公式: 公斤茧粒数(粒)  样茧粒数 样茧重量(  1000 g) ...................................................... (2) 4.1.3.4 死笼率调查 蚁量<100 g的饲育批,逐箔随机抽样共1000粒茧;蚁量≥100 g的饲育批,逐箔随机抽样共2000粒 茧。原蚕户种茧<20 kg的抽200粒茧,原蚕户种茧≥20 kg的抽400粒茧,然后逐粒剖茧调查;凡茧内病 死蚕蛹、半脱皮蚕蛹等均作死笼茧;僵蚕、僵蛹、蝇蛆蛹、虫害蛹及受伤出血蛹等不作死笼茧。 死笼率计算公式: 死笼率( % ) 死笼粒数 调查茧总粒数  100 ............................................................ (3) 4.1.3.5 茧层率调查 剥去茧衣,每批随机抽样雌雄茧各50粒,剖茧称取全茧量、茧层量。 茧层率计算公式: 茧层率( % ) 雌雄茧各 50 粒合计茧层量 雌雄茧各 50 粒合计全茧量  100 ................................................. (4) 4.1.3.6 种茧调查规则 若有不合格项目,最多可再重复抽样两次,成绩以二次平均计算。 4.1.4 判定规则 养蚕前环境检验有微粒子孢子的需严格消毒,经复检合格后方可饲养原蚕;其它预知检查项发现有 微粒子孢子的整区(户)淘汰;品种纯度

pdf文档 DB42-T 140-2017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40-2017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40-2017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40-2017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49:2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