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
S
备案
号:
11576-
2001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
3
/
3
7
1
—
2
0
0
1
蚕豆
陵西一寸
2
0
0
1
-
0
5
-
3
1
发布
2
0
0
1
-
0
7
-
0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
B
63/
371
—
2001
I
前
言
本标
准的
附录
A
是标
准的
附录
、附
录
B
是提
示的
附录
。
本标
准由
青海
省种
子管
理站
提出
并归
口。
本标
准起
草单
位:
青海
省农
林科
学院
作物
所、
青海
省种
子管
理站
。
本标
准主
要起
草人
:刘
洋
车晋
叶
刘玉
皎
熊国
富
王志
远
D
B
63/
371
—
2001
1
蚕豆
陵西一寸
1
范围
本标
准规
定了
蚕豆
陵西
一寸
品种
的生
物学
特性
和植
物学
特征
,
对
其
经济
性状
、
栽
培
技术
要点
、
生
产
能力
、适
宜种
植地
区作
了说
明。
本标
准适
用于
青海
省各
级农
业科
研、
教
学
、
农
技推
广、
生
产
单位
和种
子部
门对
该品
种的
鉴别
、
繁
殖
、
检验
、推
广、
收购
和销
售。
2
技术
内容
2.1
品种
来源
青海
省农
林科
学院
作物
所于
1997
年从
日本
引进
,经
混选
而育
成。
国外
引种
原名
陵西
一寸
,属
Vicia
fabaVamaior
变种
。
2000
年
12
月
25
日青
海省
第六
届农
作物
品种
审定
委员
会第
一次
会议
审定
通过
,现
定名
陵西
一寸
,品
种合
格证
号为
青种
合字
第
0152
号。
2.2
特征
特性
品种
观察
地点
基本
情况
见附
录A
(标
准的
附录
)。
2.2.1
植株
特性
幼苗
直立
,幼
茎浅
绿色
。主
茎绿
色,
方型
。茎
粗
0.71
±
0.02
厘米
,株
高
112
±
1.31
厘米
,茎
节数
12
±
1
节,
节间
长
4.30
±
0.19
厘米
。单
株有
效分
枝
4
±
1
个,
有效
分枝
率
89
%。
初生
叶卵
圆形
,绿
色,
托叶
浅绿
色,
开
花
期中
部叶
片长
椭圆
形,
主
茎
第四
层复
叶的
小叶
叶长
10.50
±
0.63
米,
叶
宽
6.20
±
0.38
厘米
,
复叶
平均
小叶
数
3
±
1
片。
叶姿
上举
,株
型紧
凑。
2.2.2
花荚
性状
主茎
始花
节
5
±
1
节,
始
花
节高
25.70
±
0.41
厘米
,
终
花
节
10
±
1
节,
终
花
节高
73
±
1.30
厘米
。
总
花
节
数
12
±
1
节
,
每
节
最
多
小
花
数
6
±
1
朵
,
每
簇
花
序
小
花
数
5
±
1
朵
,
小
花
长
2.40
±
0.06
厘
米
,
花
序
长
3.60
±
0.20
厘米
,花
梗粗
0.14
±
0.01
厘米
。旗
瓣白
色,
脉纹
浅褐
色,
翼瓣
白色
,龙
骨瓣
白绿
色。
主茎
始荚
高
26.70
±
0.35
厘米
,
末
荚
高
53.60
±
1.46
厘米
,
主
茎
结荚
5
±
1
个,
单
株
荚数
10
±
1
个,
单
株
有效
荚
8
±
1
个,
实
荚
率
80
%,
荚果
着生
状态
半直
立型
。荚
为大
荚型
,鲜
荚荚
长
14.20
±
3.70
厘米
,荚
宽
3.50
±
1.50
厘米
,成
熟荚
长
10.30
±
0.45
厘米
,
荚
宽
2.50
±
0.04
厘米
。
单
株
双
(
多
)
荚数
2
±
1
个,
每
荚
2
±
1
粒,
主
茎
着荚
密
度
0.40
±
0
0.01
荚/
节。
鲜荚
绿色
,成
熟荚
黑褐
色。
2.2.3
籽粒
性状
种皮
浅绿
色、
无光
泽、
脐黑
色,
粒浅
绿色
,阔
薄形
。鲜
粒长
:
3.70
±
0.30
厘米
,宽
2.50
±
0.25
厘米
,脐
端厚
:
1.50
±
0.23
厘米
,末
端厚
0.81
±
0.18
厘米
:种
子长
:
2.43
±
0.03
厘米
,宽
1.69
±
0.02
厘米
,脐
端厚
0.90
±
0.01
厘米
,末
端厚
0.63
±
0.01
厘米
。干
鲜粒
均无
种皮
无破
裂现
象,
种子
硬粒
率
0.40
%。
2.2.4
经济
性状
单株
粒数
17
±
4
粒,
单
株
产量
33.20
±
7.90
克
,
百
粒
重
197
±
3.10
克
,
粒
壳
比
3.24
±
0.37
:
1.52
±
0.
03
克,
经济
系数
0.62
,籽
粒粗
蛋白
含量
28.85
%,
淀粉
46.24
%,
脂肪
1.227
%,
粗纤
维(
干基
)
7.099
%
,
灰分
(干
基)
2.781
%。
2.2.5
生育
期
播种
至出
苗
28
—
32
天,
期
间
≥
0
℃
积温
316
℃—
349
℃
:
出
苗
至分
枝期
10
—
121
天,
期
间
≥
5
℃
积温
4
5
℃—
54
℃
;分
枝至
开花
期
26
—
30
天,
期间
≥
5
℃
积温
117
—
140
℃
;开
花至
采荚
期
40
—
42
天,
期间
≥
D
B
63/
371
—
2001
2
5
℃
积温
560
—
588
℃
:采
荚至
成熟
期
20
—
24
天,
期间
≥
5
℃
积温
280
—
336
℃
,生
育期
96
—
104
天,
期间
≥
5
℃
积温
1219
—
1321
℃
:全
生育
期
124
—
136
天,
期间
≥
0
℃
积温
1352
一
1483
℃
。
2.2.6
抗逆
性
耐旱
性较
强、
抗倒
伏性
中等
;耐
肥不
耐瘠
。
2.2.7
抗病
虫害
性
中抗
褐斑
病、
轮
纹病
、
赤
色
斑点
病;
锈
病发
病轻
,
开
花
期蚜
虫危
害较
轻,
豆
莞青
危害
轻,
易
感
枯
萎
病。
2.3
栽培
要点
2.3.1
前作
以麦
茬为
宜,
及
早
秋耕
深翻
。
播
前
每公
顷施
优质
农家肥
45
—
60
吨
(
3000
—
4000
千克
/亩
)
,
纯氮
0.0405
—
0.0615
吨(
2.70
—
4.10
千克
/亩
),
五氧
化二
磷
0.0690
—
0.1104
吨(
4.60
—
7.36
千克
/
亩)
做底
肥。
2.3.2
三月
上旬
至三
月下
旬播
种,
播
种
前,
结
合
整地
每公
顷撒
施辛
硫磷
0.0030
吨
(
0.20
千
克
/
亩
)
防
治地
下害
虫。
每
公
顷播
量
19.40
—
22
万粒
(
1.30
—
1.50
万粒
/亩
)
,
基
本苗
16.50
—
18
万株
(
1.10
—
1.2
0
万株
/亩
)
,
播
深
7
—
8
厘米
,
畜
力
开沟
人工
点播
,
实
行
宽窄
行种
植方
式,
宽
行
45
厘米
,
窄
行
30
厘米
,
株
距
14
—
16
厘米
。
2.3.3
全生
育期
灌水
3
—
4
次,
初
花期
灌第
一次
水,
灌
水前
开沟
、
培
土
,
盛
花
期、
结
荚期
灌第
二水
、
第
三水
,
鼓
粒
期灌
第四
水,
每
次灌
水前
清沟
、
培
土
,
灌
水
后松
土、
除
草。
开
花期
结合
防虫
,
叶
面
喷施
磷
酸
二氢
钾,
每公
顷
0.00015
吨,
加水
0.60
吨(
每亩
0.10
千克
,加
水
40
千克
),
每隔
10
天喷
施一
次,
连续
2
—
3
次:
结荚
期分
两次
疏荚
,每
节保
留
1
—
2
个荚
,摘
除第
3
个小
幼荚
;蚜
虫发
生期
用
1000
一
1500
倍液
40
%乐
果和
80
%敌
敌畏
乳液
,每
公顷
0.60
吨(
40
千克
/亩
),
点片
喷雾
防治
。叶
病(
褐斑
病、
轮纹
斑病
、
赤斑
病)
发
生
初期
用多
菌灵
、
甲
基
托布
津
1000
倍液
喷雾
防治
,
每
隔
10
天一
次,
连
续
防治
2
—
3
次。
当
青
荚
中缝
线呈
褐色
时,
及时
摘收
鲜荚
:种
子田
当全
田
2
/
3
的荚
呈黑
褐色
时收
获。
2.4
生产
能力
和适
应地
区
2.4.1
生产
能力
生产
能力
情况
见附
录B
(提
示的
附录
)。
2.4.2
适应
地区
适宜
海拔
2300
—
2600
米的
川水
地种
植。
DB63-T 371-2001 蚕豆陵西一寸品种标准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49:3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