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I C S 备案号: 13863- 200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 3 / 4 4 4 — 2 0 3 蚕豆 青海 1 1 号 2 0 0 3 - 0 6 - 2 8 发布 2 0 0 3 - 1 0 - 0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 B 63/ 444 — 203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 B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玉皎 袁名宜 王志远 D B 63/ 444 — 203 1 蚕豆 青海 1 1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蚕豆青海11号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征, 对 其经济性状、 栽 培技术要点、 生 产能力、适宜种植地区作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蚕豆青海11号品种, 可 作为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 教学、 农 技推广、 生产单位和 种 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的依据。 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 1990 年以 72 — 45 为母本,新西兰为父本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 原代号 95 — 020 ,属 Vicia fabaVarmajor 变种 2003 年 1 月 22 日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 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青海 11 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 0167 号。 2.2 特征特性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2.2.1 植株性状 幼苗直立,幼茎浅绿色。主茎绿色、方型。主茎粗 0.80 ± 0.02 厘米,株高 146.00 ± 1.42 厘米,主 茎节数 18.00 ± 0.28 节,节间长度 5.20 ± 0.11 厘米。单株有效分枝 1.50 ± 0.19 个,有效分枝率 98.00 % 。 初生叶卵圆形、 绿 色; 托 叶浅绿色。 开 花期中部叶长椭圆形, 主 茎第四层复叶的小叶长 6.30 ± 0.15 厘 米 , 宽 3.10 ± 0.12 厘米,复叶平均小叶数 3.80 ± 0.16 片。叶姿上举,株型紧凑。 2.2.2 花荚性状 总状花序,主茎始花节 5.10 ± 0.35 节,始花节高 15.80 ± 0.53 厘米;终花节 12.80 ± 0.16 节,终 花节高 98.60 ± 1.60 厘米。总花节数 28.20 ± 1.20 节,每节最多小花数 5.50 ± 0.22 朵,每簇花序小花 数 4.20 ± 0.33 朵,小花长 2.60 ± 0.04 厘米,花序长 3.60 ± 0.12 厘米。花白色,旗瓣白色,脉纹浅褐 色,翼瓣白色,中央有一黑色圆斑,龙骨瓣白绿色。 主茎始荚高 17.80 ± 0.44 厘米,末荚高 78.60 ± 1.72 厘米,主茎结荚 8.80 ± 0.55 个,单株结荚 18.60 ± 0.95 个, 单 株有效荚 14.60 ± 0.33 个, 实 荚率 86.50 %。 荚 果着生状态半直立型。 荚 长 9.82 ± 0.44 厘 米 , 荚宽 1.90 ± 0.03 厘米。 单株双 ( 多) 荚数 1.60 ± 0.30 个, 每荚 2.20 ± 0.07 粒, 主茎着荚密度 0.43 ± 0.1 9 荚/节。成熟荚黑色。 2.2.3 籽粒性状 种皮有光泽、半透明,脐黑色。粒乳白色、中厚形。种子长 1.97 ± 0.02 厘米,宽 1.33 ± 0.02 厘 米,脐端厚 0.83 ± 0.01 厘米,末端厚 0.53 ± 0.01 厘米,种皮破裂率 1.30 %,硬粒率 0.50 %。 2.2.4 经济性状 单株粒数 46.30 ± 2.90 粒,单株产量 75.70 ± 4.80 粒,百粒重 192.20 ± 2.00 克。粒壳比 5.74 ± 0.56 克 ∶ 1.33 ± 0.06 克,经济系数 0.32 。籽粒粗蛋白含量 25.66 %,淀粉 45.35 %,脂肪 1.38 %,粗纤 维(干基%) 6.20 %,灰分(干基%) 3.73 %。 2.2.5 属性及生育期 春性,中晚熟品种。播种至出苗 30 ± 1 天,期间 ≥ 0 ℃ 积温 190.30 ± 3.50 ℃ ;出苗至分枝期 10 ± 1 天,期间 ≥ 5 ℃ 积温 116.00 ± 2.20 ℃ ;分枝至开花期 29 ± 2 天,期间 ≥ 5 ℃ 积温 312.00 ± 7.60 ℃ ;开花至 成熟期 83 ± 3 天,期间 ≥ 5 ℃ 积温 1458.10 ± 15.40 ℃ ;生育期 122 ± 2 天,期间 ≥ 5 ℃ 积温 1886.30 ± 18.70 D B 63/ 444 — 203 2 ℃ ;全生育期 152 ± 2 天,期间 ≥ 0 ℃ 积温 2076.60 ± 21.30 ℃ 。 2.2.6 抗逆性 抗倒伏性中等。 2.2.7 抗病虫害性 中抗褐斑病、轮纹病、赤斑病;开花期蚜虫危害程度2级。 2.3 栽培技术要点 2.3.1 前作 选择中等或中上等麦茬为宜,要求蚕豆轮作三年以上。 2.3.2 备耕 及早秋耕深翻,耕深 20.00 厘米以上,冬灌或春灌。播前每公顷施有机肥 45.000 — 60.000 吨 3000.00 — 4000.00 千克/亩),纯氮 0.037 — 0.045 吨( 2.50 — 3.00 千克/亩),五氧化二磷 0.06 吨 ( 4.00 千克/亩)。 2.3.3 播种 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播种,播种深度 7.00 — 8.00 厘米,播种量 18.00 — 19.50 万粒/公顷( 1.20 — 1.30 万粒/亩),保亩 16.50 — 18.00 万株/公顷( 1.10 — 1.20 万株/亩)。 2.3.4 种植方式 宽窄行种植,3窄1宽方式,宽行行距 40.00 — 45.00 厘米,窄行行距 30.00 厘米。 2.3.5 田间管理 蚕豆生长期灌水 2 — 3 次,初花期灌第一水,当主茎开花至12层时及时打顶。 蚕豆根瘤蟓防治:四月底、五月初用 40 %乐果与 80 %敌敌畏按 2 ∶ 1 比例混合,以 1500 倍液每公 顷 450 千克( 30 千克/亩)喷雾防治,视虫情连续防治 2 — 3 次,每隔 7 — 10 天防治一次,或采用其它 有效杀虫剂。 蚜虫防治:蚜虫发生初期,用杀虫剂喷施封闭带,蚜虫发生普遍时,全田喷雾防治(剂量、浓度 同上)。 2.4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 生产能力情况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2.4.1 生产能力 在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为 5.250 — 6.000 吨/公顷( 350.00 — 400.00 千克/亩)。 在高水肥条件下,产量为 6.000 — 6.750 吨/公顷( 400.00 — 450.00 千克/亩)。 2.4.2 适应地区 适宜在我省海拔 2000 — 2600 米的少水地种植。

.pdf文档 DB63-T 444-2003 蚕豆青海11号品种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444-2003 蚕豆青海11号品种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444-2003 蚕豆青海11号品种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444-2003 蚕豆青海11号品种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50:1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