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
S
备案号:
19530-
2006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
3
/
5
8
5
—
2
0
0
6
甘蓝
型油菜
青杂
4
号
2
0
0
6
-
0
9
-
0
7
发布
2
0
0
6
-
1
0
-
0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发
布
发
布
发
布
D
B
63/
585
—
2006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
B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
C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
D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德志、李秀萍、毛小锋。
D
B
63/
585
—
2006
1
甘蓝型油菜青
杂
4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
4
号的生物学特性、
植
物学形态特征、
经
济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
生产能力、适宜种植地区。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
教学、
生
产、
农技推广和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
繁殖、
推
广、检验、收购和销售。
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
院春油
菜研究
所于
2000
年用双低不育系
025A
和双低恢复系
238R
配制而成
,
代号为
25
,
种
名
B.napus.L
。
青
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
2005
年
12
月
9
日审定通过,
定
名
青杂
4
号,品种合格证号青种合字第
0207
号。
2.2
特征特性
2.2.1
植株性状
子叶呈心脏形、
幼茎绿色,
心叶绿色、
无刺毛。
抽苔前生长习性半直立。
缩茎叶为浅裂、
绿色、
叶
脉白色,
长柄叶,
叶缘锯齿,腊粉少。
苔茎叶披针形,
无叶柄,
叶基半抱茎,
苔茎绿色。单株主茎绿
叶
数
12.
00
片
±
1
.
43
片,最大叶长
30
.
2
0
厘米
±
0.
75
厘米,宽
8.
60
厘米
±
0.
80
厘米。有效分枝部位
19.
88
厘米
±
4
.
92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
5.
13
个
±
0.
67
个,二次分枝数
5.
75
个
±
0.
99
个。主花序长
65
.
15
厘
米
±
4.
73
厘米,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株高
145
.
38
厘米
±
5.
50
厘米。
2.2.2
花和角果性状
花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形状侧叠、平展。雄蕊色泽黄,长
0.
6
0
厘米
±
0.02
厘米,雌蕊色泽绿,
长
0.63
厘米
±
0.02
厘米。
成
熟角果黄绿色、
斜生,
角
果长
6.4
5
厘米
±
0.
98
厘米,
果
喙长
1.31
厘米
±
0.2
1
厘米
,
籽粒节较明显。角果密度
0.
86
个
/
厘米
±
0.
09
个
/
厘米。
2.2.3
种子性状
种子黑褐色
、
圆球形,种皮光滑。
2.2.4
经济性状
单株有效角果数
1
5
6
.
56
个
±
1
0.
23
个,
单
株产量
8
.1
2
克
±
1
.
24
克,
每
果粒数
24.
69
个
±
2.
68
个,
千
粒
重
3.4
5
克
±
0.
25
克,
容重
7
0
5.0
0
克
/
升,
经济系数
0.
3
1
,
籽粒中含油量
45.15%
,
油中芥酸
0.73%
,
硫代
葡
萄糖甙
30.
60
微摩尔
/
克。
2.2.5
生育期
春性、早熟。播种至出苗
30
天
±
2
天,期间
≥
0
℃
积温
79.0
℃
±
1
.98
℃
,出苗至五叶期
28
天
±
3
天
,
期间
≥
0
℃
积温
280.4
℃±
5.20
℃
,五叶期到开花
18
天
±
2
天,期间
≥
0
℃
积温
173.7
℃±
3.30
℃
,开花至
成熟期
60
天
±
2
天
,
期间
≥
0
℃
积温
650.00
℃±
5.70
℃
;生育期
106
天
±
3
天
,
期间
≥
0
℃
积温
1290.63
℃
±
4
.73
℃
。
全生育期
136
天
±
3
天
,
期间
≥
0
℃
积温
1669.68
℃
±
1
.98
℃
。
2.2.6
抗逆性
耐旱性、耐寒性、抗倒伏中等。
2.2.7
抗病虫害性
轻感菌核病,抗根肿病。
2.3
栽培技术要点
D
B
63/
585
—
2006
2
适时多用磷肥。播前底肥施
纯氮
0
.069
吨
/
公顷(
4
.
60
千克
/
亩)
,
五氧化二磷
0
.
0
4
0
吨
/
公顷(
2.67
千克
/
亩),播种期为
4
月下旬至
5
月初,条播,播量
0
.
011
吨
/
公顷
-0
.
015
吨
/
公顷(
0
.
75
千克
/
亩
-1
.
0
0
千克
/
亩)
,
播
深
3.00
厘米
-4.00
厘米,
行
距
15.00
厘米
-20.00
厘米,
保
苗
75.000
万株
/
公顷
-90.000
万株
/
公顷(
5
.0
0
万株
/
亩
-6
.0
0
万株
/
亩),成株数
72
.
000
万株
/
公顷
-87.000
万株
/
公顷(
4
.
80
万株
/
亩
-5.80
万株
/
亩)。出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及时间苗、定苗和除草,定苗和除草时追施纯氮
0
.069
吨
/
公顷(
4.6
0
千克
/
亩)。角果期要注意防治蚜虫。
2.4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
2.4.1
生产能力
大面积种植产量
2
.
700
吨
/
公顷
-3
.
450
吨
/
公顷(
1
8
0
.
00
千克
/
亩
-2
30.00
千克
/
亩),高水肥条件下
3
.
450
吨
/
公顷
-4
.
200
吨
/
公顷(
230.00
千克
/
亩
-280.00
千克
/
亩)。
2.4.2
适应地区
适应在我省海拔
3000
米以下,年均温
1
℃
以上
的高位山旱地种植。
DB63-T 585-2006 甘蓝型油菜青杂4号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51: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