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ICS 13.020.10 DB52 备案号: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577—2009 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技术规范 2009-06- 发布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06- 实施 发布 DB52/T577—2009 前 言 本规范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贵州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规范起草单位为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黔东南州土肥站、铜仁地区土肥站、黔南州土 肥站、遵义市土肥站。 本规范起草人:高雪、刘文锋、叶国彬、贺海雄、韩峰、周开芳、何腾兵、彭志良、赵泽英、 陈海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DB52/T577—2009 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耕地施肥区域划分原则、构成和区域分布。 本规范适用于贵州省农作物施肥分区指导。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耕地 具有农业土壤类型特征,用于农业生产的稻田土壤、水浇地和旱地土壤。 2.2 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 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 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2.3 丘陵 绝对高度小于 500 米,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 矮山丘组成的地貌。 2.4 台地 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 2.5 河谷 江河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 2.6 山原 指山脉和高原的分布交错在一起的地貌。 2.7 丘原 指海拔高度在 1000 米以上,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 200 米,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 组成的地貌。 2.8 盆谷 由于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四周高、中部低的盆状谷地地貌。 2.9 施肥分区 针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和施肥决策系统,生成区域施肥分区 图和分区肥料配方 3 施肥分区类型 3.1 一级分区: Ⅰ区——低热河谷红壤、黄红壤区: 2 DB52/T577—2009 主要分布在黔东、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黔西北与湖南、广西、四川接壤的低热河谷地区, 主要耕作土类型由红壤、黄红壤发育而来,年均温大于 18℃,年≥10℃有效积温 5000℃以上; Ⅱ区——丘原山地黄壤区: 主要分布在黔中、黔北丘原山地地区,主要耕作土类型由地带性黄壤发育而来,年均温 14℃~ 18℃,年≥10℃有效积温 4000℃~5000℃; Ⅲ区——高原山地黄棕壤、棕壤区: 主要分布在黔西、黔西南高原山地地区,主要耕作土类型由地带性黄棕壤、棕壤发育而来, 年均温小于 14℃,年≥10℃有效积温小于 4000℃ 3.2 二级分区: Ⅰ-1:黔东北低山丘陵红壤、黄红壤区: 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松桃、江口、铜仁、玉屏、万山等低山丘陵地区,属少日照中亚热带 温暖湿润气候,具有春暖夏热冬冷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砂页岩、泥质页岩发育的红壤、 黄红壤经过人工熟化而来,主要种植制度为油—稻—稻、肥—稻—稻、菜—稻—稻、玉米—甘薯 —小麦、花生—甘薯—小麦。 Ⅰ-2:黔东南低山丘陵盆谷红壤、黄红壤区: 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的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和黔南州的荔波、三都等低山丘陵盆 谷地区,属河谷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冬季无严寒、春季升温早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 砂页岩、变质岩发育的红壤、黄红壤经过人工熟化而来,主要种植制度为菜—菜—稻、油—瓜— 稻、菜—稻—稻、肥—稻—稻、玉—苕—麦、玉—苕—肥。 Ⅰ-3:黔南低山河谷红壤、黄红壤区: 主要分布黔南州的罗甸和黔西南州的望谟、册亨等低山河谷地区,属暖亚热带夏湿冬干气候, 具有冬季温暖、夏季炎热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碎屑岩、白云岩石灰岩发育的红壤、黄 红壤经过人工熟化而来,主要种植制度为肥—稻—稻、菜—菜—稻、菜—瓜—稻、肥—玉—玉、 玉—玉—麦、玉—苕—麦。 Ⅰ-4:黔西北低山丘陵台地紫色土区: 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赤水市和习水县的部分乡镇,大部分属于地貌低山丘陵台地地区,丹霞 地貌发育完整,属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具有冬暖少霜、夏季炎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紫色砂页岩、紫色砂岩发育的紫色土经过人工熟化而来, 主要种植制度为菜—瓜—稻、油—瓜—稻、玉—苕—麦、肥—玉—苕。 Ⅱ-1:黔北山原中山黄壤、石灰土区: 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道真、务川、正安、习水和铜仁地区的沿河、德江部分乡镇等山原中山 地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夏旱较重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石灰岩、 碎屑岩发育的黄壤和黄色石灰土经过人工熟化而来,主要种植制度为油—稻、麦—稻、玉—苕、 玉—麦。 3 DB52/T577—2009 Ⅱ-2:黔中丘原盆谷黄壤、石灰土区: 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德江、思南、印江、石阡,遵义的凤冈、湄潭、绥阳、遵义、桐梓、 余庆、仁怀,黔东南州的施秉、镇远等丘原盆谷地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 夏无酷热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石灰岩、白云岩发育的黄壤、黄色石灰土经过人工熟化 而来,主要种植制度为油—稻、肥—稻、薯—稻、玉—麦、苕—麦。 Ⅱ-3:黔中低山丘陵黄壤区: 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的三穗、剑河、台江、凯里、黄平、麻江、丹寨雷山,黔南州的瓮安、 福泉、贵定、龙里、都匀、惠水、长顺、平塘、独山,贵阳市的开阳、花溪、乌当等低山丘陵地 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砂页岩、 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发育的黄壤、黄色石灰土经过人工熟化而来,主要种植制度为油—稻、 肥—稻、薯—稻、菜—稻、玉—肥、玉—麦。 Ⅱ-4:黔中岩溶盆谷石灰土、黄壤区: 主要分布在贵阳市的息烽、修文、清镇,安顺市的平坝、普定、西秀、镇宁、紫云,毕节地 区的金沙、黔西、织金,六盘水市的六枝等岩溶盆谷地区,具有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中亚 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石灰岩、白 云岩发育的黑色石灰土和黄色石灰土经过人工熟化而来,与黄壤交错复域分布,主要种植 制度为油—稻、肥—稻、菜—稻、油—玉、肥—玉、麦—玉、玉—薯。 Ⅱ-5:黔西南山原河谷黄壤、石灰土区: 主要分布在安顺市的关岭,黔西南州的晴隆、兴仁、兴义、贞丰、安龙,六盘水市的盘县等 山原河谷地区,具有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春 干夏雨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石灰岩、白云岩发育的黑色石灰土和黄色石灰土经 过人工熟化而来,主要种植制度为油—稻、肥—稻、 、麦—稻、玉—油、玉—麦、玉—肥。 Ⅲ-1:黔西北中山丘原黄棕壤区: 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的毕节、大方、纳雍,六盘水市的水城、钟山、盘县的部分乡镇,黔西 南州的普安等中山丘原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暖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具有冬长夏短、 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石灰岩、白云岩、玄武岩、砂页岩发育的黑色石 灰土、黄色石灰土和地带性黄壤、黄棕壤经过人工熟化而来,主要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或 二熟,以玉—肥、玉—油、烟—肥、薯—麦或单季种植为主。 Ⅲ-2:黔西北高原中山黄棕壤、棕壤区: 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的赫章、威宁等高原中山地区,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冷 凉、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的气候特点,主要耕作土类型为灰岩、砂页岩、玄武岩发育 的地带性黄棕壤、棕壤经过人工熟化而来,主要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以马铃薯、玉米、 荞麦为主。 3.3 三级分区: 4 DB52/T577—2009 以县域行政界线为分区区域,以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来划分施肥单元。 4. 分区依据 4.1 一级分区原则: 4.1.1 土壤类型的相对一致性,按照红壤和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划分; 4.1.2 年均温范围,按照>18℃、14℃~18℃、<14℃划分; 4.1.3 ≥10℃积温范围,按照>5000℃、4000℃~5000℃、<4000℃划分; 4.1.4 地貌类型的相对一致性,按照山地丘陵、丘原山地、高原山地划分。 4.2 二级分区原则: 在一级分区框架下,按照耕作制度与生产水平的相对一致性划分。 4.3 三级分区原则: 以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与特征划分施肥单元。 5. 施肥分区构件组成 一级分区以土壤类型、年均温、≥10℃积温、地貌类型等主导因素为主要划分依据,确定土 壤类型、气候条件、地貌类型等主导因子; 二级分区在一级分区的框架下,以耕作制度和生产水平为主要划分依据,确定各区域的单位 产量养分吸收量、化肥利用率、土壤贡献率、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相对产量等施肥参数,建立肥 料效应回归模型; 三级分区为土壤各养分测试值的图层叠加,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划分施肥单元,制定具体施 肥方案。 6. 各分区区域分布 6.1 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各区范围: Ⅰ-1 黔东北低山丘陵红壤、黄红壤区: 分布在铜仁市全部乡镇,万山特区全部乡镇,江口县全部乡镇,玉屏县全部乡镇,松桃县的 寨英、孟溪、大路、妙隘、普觉、沙坝、平头、大坪场、九江、黄板、长兴堡、迓驾、木树、世 昌、盘石、太平营、长坪、盘信、牛郎、正大、大兴、蓼皋,岑巩县的水尾、大有;镇远县的羊 坪。 Ⅰ-2 黔东南低山丘陵盆谷红壤、黄红壤区: 分布在天柱县的邦洞、注溪、兰田、瓮洞、江东、渡马、白市、社学、远口、竹林、地湖、 坌处,锦屏县的茅坪、三江、平略、偶里、大同、铜鼓、钟灵、敦寨、隆里、新化,黎平的敖市、 高屯、德凤、中潮、德顺、洪洲、永从、顺化、水口、雷洞庭湖、肇兴、龙额、地坪,从江的洛 香、庆云、贯洞、高增、谷坪、丙妹、西山、斗里、翠里、雍里、下江、停洞、刚边、秀塘、加 榜、宰便、加勉、加鸠、光辉、东朗,榕江的忠诚、古州、平江、八开、计划、三江、定威、兴 华、水尾,三都的交梨、打鱼、大河、拉揽、城关、合江、水龙、塘州、中和、坝街、三洞、扬 拱、周覃、九阡、都江、羊福、巫不;荔波的水利、城关、水尧、茂兰、佳荣、瑶麓、驾欧、朝 5 DB52/T577—2009 阳、永康、瑶山、捞村、翁昂、洞塘、立化。 Ⅰ-3 黔南低山河谷红壤、黄红壤区: 分布在罗甸县的木引、板庚、龙坪 、沫阳、平岩、纳坪、农场、逢亭、沟亭、八总、茂井、 大亭、班仁、凤亭、罗妥、罗悃、罗暮、罗苏、红水河,望谟县的全部乡镇,镇宁县的六马、良 田、打帮、简嘎;贞丰的白层、鲁容、鲁贡、沙坪,册亨县的全部乡镇,兴义市的三江口、洛万、 沧江、泥凼、巴结,安龙县的坡脚、万峰湖、德窝、兴隆。 Ⅰ-4 黔北低山丘陵台地红壤、紫色土区: 分布在赤水市的全部乡镇;习水的土城、同民、民化;仁怀的沙滩、合马、二合、茅台。 Ⅱ-1 黔北山原中山黄壤、石灰土区: 分布在

pdf文档 DB52-T 577-2009 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技术规范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577-2009 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技术规范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577-2009 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技术规范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577-2009 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技术规范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3:13:3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