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standard download
ICS 65.020.01 CCS P 86 3201 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201/T 1115—2022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roads 2022 - 08 - 30 发布 2022 - 09 - 01 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1/T 1115—2022 目 次 前言 ................................................................................ II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道路类型 .......................................................................... 1 6 路线设计 .......................................................................... 2 7 道路建设 .......................................................................... 3 D B 3 2 0 1 1 I DB3201/T 1115—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D B 3 2 0 1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绿化园林局、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峰、韩也逸、胥东、黄蓉、李奕然、王海波、张书、罗敏、沈洁、毛文龙。 II DB3201/T 1115—2022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 1 范围 2 1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防火道路类型、路线设计和道路建设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南京市森林防火道路的设计和建设。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2 0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 B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LY/T 5005 林区公路设计规范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4 B 路网密度 road network density 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 总则 D 4.1 遵守林地使用的有关规定,符合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以及自然生态保护区、 文化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规划。 4.2 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利用林地,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保护和建设相结合,将生态干预和环境 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4.3 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森林原有自然郊野性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 4.4 遵循低碳原则,以自然空间为基调,因势利导、顺应自然,避免实施大面积地形改造及大规模的 土方挖填工程。 4.5 在确保森林防火、林业生产等需求的基础上,集合慢行系统、游憩空间、林火阻隔系统、雨洪管 理等多种功能。 5 道路类型 1 DB3201/T 1115—2022 森林防火道路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应符合表 1 要求: ——一级路应确保车辆能快速通过,可双向通行小型汽车。根据实地情况,可在一级路两侧或结合 道路路面布设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慢道; ——二级路应确保车辆顺利通行,可结合道路路面布设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慢道; ——三级路为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的慢道,应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顺畅通行; ——四级路为供行人通行的步道。 表1 森林防火道路分级 道路等级 路面宽度 最大纵坡 通行方式 一级路 ≤4.5 m 10% 车行、骑行、步行 二级路 3 m~3.5 m 15% 三级路 2 m~2.5 m 15% 四级路 ≤1.5 m 根据实地情况而定 1 5.1 车行、骑行、步行 骑行、步行 步行 6 路线设计 2 0 5.2 弯道、岔路口、桥梁、会车视野范围以及需要设立紧急停车带等确需增加安全防护空间的,可适 当增加路面宽度,增加的宽度不应超过 1.5 m。省级以上森林公园一级路,可适当增加路面宽度,增加 后的宽度不宜超过 6 m。 5.3 应根据地形合理设置会车点,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增加会车点数量。 5.4 边坡、交会区、停车点等区域的宽度,应遵循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原则,根据道路规划和实际地 形需要合理确定。 B 3 6.1 应遵循选线合理、使用方便、生态环保、与环境协调的原则,并符合 LY/T 5005 的相关要求。线 型选择应充分考虑道路在整体森林景观中的视觉敏感度,设计方案中应模拟道路建成后状态,保障道路 与周边景观的融合。 6.2 应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并符合 JTG B04 的相关要求。不应对保护的风景资 源、生态敏感区、生物廊道进行分割。经过野生动物迁徙通道或栖息地时,应为野生动物设置必要的生 态廊道,如“绿桥”或涵洞。 注:绿桥是指为大型动物搭建上跨式的“过街天桥”,并在上面种植草木,模拟自然的山坡地形。 D 6.3 应避开可能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过陡、易发泥石流等危险区域。如难以避让,应设立明显标识的 警示牌,并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 6.4 充分利用现有山路、防火通道及林中小径,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利用。符合一、二、三级路线型 设计的原有路径应尽量加以利用;现有自然状态下的林中小径,并符合四级路线型要求的,在确保小径 自然风貌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可适当修整,纳入四级路。 6.5 一、二级路路线设计应与林火阻隔带、防火林带等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相结合,并加强对防火物资 储备库(点)、消防水池的串联;三、四级路路线设计,在保证正常巡护需要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不 同路线的景观特色定位,突出风景欣赏、观光体验、科普教育以及健身锻炼等主题。 6.6 应与区域特点、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相适应,并加强道路之间的连通性,形成环路, 不宜出现断头路。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配合生产布局,在沿线必要位置宜结合地形设置回车道 (坪)。 7 道路建设 2 DB3201/T 1115—2022 7.1 路网密度 7.1.1 合理路网密度为 40 m/hm2~100 m/hm2,其中一、二级路的路网密度不应超过该片森林路网密 度的 1/4。 7.1.2 根据森林分布位置、生态区位的重要性、森林防火压力以及辐射面积的人口数量等实际情况, 在控制范围内合理确定路网密度。 7.1.3 路网密度超过上限的森林区域,不应开展新路建设,并应在规定期限内,采取相关补救措施,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路基 7.2.1 7.2.2 7.3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填料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重视填挖平衡,宜利用挖方填筑。 1 7.2 道路面层 D B 3 2 0 7.3.1 道路施工材料选用应遵循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理念,路面材料的选用应在保证道路功能的基 础上体现自然原生性。对于四级路,应充分保护其自然特性,简化步行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材料的 使用,保留小径的原生性。 7.3.2 道路面层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级路应进行路面硬化,路面铺装材料优先选择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 料以及其他新型、改良型路面材料,避免大面积使用普通混凝土; ——二级路路面材料优先选择砂石、泥结砂石等天然材料,确保车辆能正常通行。连接森林内居民 居住点、防火物资仓库、瞭望塔等通行需求较大的二级路,可参照一级路进行路面硬化; ——三级路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注重自然原生性的基础上多样化选择,选择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 嵌草砖、砂石等,必要时辅以防腐木、仿真不锈钢等; ——四级路除森林公园、游览景点等通行需求较大的地段外,不宜进行人工铺装;如确需人工铺装, 应选择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材料,尽量减少人为痕迹,保留路径上的沙土、砂石、岩块、 草根,维持原始、生态的自然状态。 7.3.3 坡度不大于 8 度的路段,宜选择砂石路面材料,由三部分组成: a) 底层为二片,层厚不小于 25 cm; b) 中层为道碴,层厚不小于 10 cm; c) 上层为粗砂,层厚不小于 3 cm,粗砂直径不小于 0.5 cm;经碾压后,路面总厚度不小于 35 cm。 7.3.4 坡度大于 8 度的路段,应选择混凝土路面材料,厚度不小于 16 cm。路面两侧齐口应填有砂石, 形成缓坡。 7.4 7.4.1 沿线设施 道路排水设施 7.4.1.1 道路沿线应合理设置排水系统,根据沿线地面水和地下水等情况,设置必要的边沟、截水沟、 排水沟和跌水与急流槽等排水设施。 7.4.1.2 路基排水应防止附近山坡水土流失,不宜破坏天然水系和水流性质。 7.4.1.3 有山水流经的道路应设置排水沟,沟深不应小于 30 cm,沟上口宽不应小于 30 cm,下口宽不 应小于 20 cm。水量集中、容易冲毁的路段,应适当加大断面尺寸,并做好防护措施。 7.4.2 道路安全设施 3 DB3201/T 1115—2022 应按照JTG D81和JTG/T D81的要求设置道路安全设施。 7.4.3 道路标志 7.4.3.1 应设置完整的标识系统,以森林防火为主,并对危险地段着重警示。标识系统应包括警示类 标识、指示类标识、地形类标识、科普宣教类标识等,标识的材质

pdf文档 DB3201-T 1115-2022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 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01-T 1115-2022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 南京市 第 1 页 DB3201-T 1115-2022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 南京市 第 2 页 DB3201-T 1115-2022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 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1-04 04:33:1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