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020.040
Z 60
团 体 标 准
T/ACEF 013—2020
施工与道路扬尘控制要求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fugitive dust from construction sites a nd road
2020-12-31 发布 2021-01-01 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 发布 T/ACEF 013-2020
I
目 次
前 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扬尘控制 .............................................................. ............................................................... .......................... 2
5 监测方法 .............................................................. ............................................................... .......................... 2
6 施工和道路扬尘监测点位设置 .............................................................. ..................................................... 3
T/ACEF 013-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全华环保技术标
准研究中心、博慧检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付莹、王自发、李珊珊、薄莉、邢敏、江磊、王程塬、徐大伟、马娟、卓静。 T/ACEF 013-2020
1 施工与道路扬尘控制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的控制要求、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市政工程建设、建筑物建造与拆迁、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建筑物修缮
工程等施工场地,和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各级铺装道路所产生扬尘的控制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 618-2011 环境空气 PM 10和PM 2.5的测定 重量法;
HJ 1100-2020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 PM 10和PM 2.5)β射线法自动监测技术指南;
HJ/T 194-2017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3-2007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CJJ 37-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3095-2012 、HJ/T 393-200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施工扬尘 construction sites fugitive dust
指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物建造与拆迁、设备安装工程及装饰修缮工程等施工场所和施工
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市政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下通道、天桥等)、供电系统、燃气系统、给排水系统、通信系统、供热系统、防洪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及其附属设施。
[来源: HJ/T 393-2007 ,定义 3.2]
3.2
道路积尘 road cumulated dust
指道路表面累积的尘。
3.3
道路扬尘 road fugitive dust
指道路积尘在一定的动力条件(风力、机动车碾压、人群活动等)的作用下进入环境空气中形成扬
尘。
[来源: HJ/T 393-2007 ,定义 3.4]
3.4 T/ACEF 013-2020
2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 μm) particulate matter (PM 10)
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10微米的颗粒物,简称 PM 10。
[来源: GB 3095-2012 ,定义 3.3]
3.5
积尘负荷 dust load
指道路或地面单位面积上能够通过 200目标准筛(相当于几何粒径 75微米以下)的那部分积尘的
质量。
[来源: HJ/T 393-2007 ,定义 3.6]
4 扬尘控制
4.1 施工扬尘监测点 PM 10质量浓度要求
施工扬尘监测点监测到的 PM 10质量浓度小时均值应小于 1.0 mg/m3。
4.2 城市道路积尘负荷参考值
城市道路按照 CJJ 37-90 规定,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种类型,各类型道路积尘负
荷评价参考表 1。
表 1 城市道路积尘负荷要求参考值(单位: g/m2)
道路类型 优 良 中 差
快速路 <0.5 0.5-1.0 1.0-2.0 >2.0
主干道 <0.5 0.5-1.0 1.0-2.0 >2.0
次干道 <0.5 0.5-1.5 1.5-2.5 >2.5
支路 <0.5 0.5-1.5 1.5-3.0 >3.0
5 监测方法
5.1 施工扬尘颗粒物浓度监测方法
5.1.1 重量法
应按照 HJ 618-2011 和HJ/T 194-2017 的要求进行测定。
5.1.2 连续自动监测法
5.1.2.1 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组成
用于施工扬尘监测的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应配备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和气象参数传感器。 颗粒物在线
监测仪应由颗粒物样品采集、流量控制、监测终端、数据传输系统等组成。气象参数传感器至少应包括T/ACEF 013-2020
3 风向、风速、气压、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5.1.2.2 基本要求
颗粒物在线监测仪的监测指标为 PM 10,建议采用 β射线法,监测方法参照 HJ 1100-2020 执行,时
间分辨率 ≤60 s。气象要素建议至少监测风向、风速、气压、温度和湿度 。
5.2 城市道路积尘负荷监测
5.2.1 常规监测方法
道路积尘负荷常规监测方法应符合 HJ/T 393-2007 附录 B的要求。
5.2.2 走航观测车监测方法
5.2.2.1 走航观测车监测系统组成
道路积尘负荷走航观测车监测系统应配备道路扬尘采集系统、颗粒物在线监测仪、 GPS定位系统
和数据处理系统。
道路扬尘采集系统包括过滤头、采样泵、流量计、固定支架、采样管路和与等速采样装置链接的采
样接口等,主要用于轮胎附近及车顶部的空气采集。
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应由颗粒物样品采集、流量控制、监测终端、数据传输系统等组成。
GPS定位系统用于获取实时、准确的位置信息,并对车辆采样过程中的行驶速度进行测定。
数据处理系统根据颗粒物浓度信号及车辆行驶速度, 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得到实时的道路积尘
负荷结果。
5.2.2.2 基本要求
道路积尘负荷走航观测车采用基于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的颗粒物在线监测仪进行监测时, 行驶速度应
控制在 20 km/h以下,颗粒物在线监测建议采用 β射线法,监测方法参照 HJ 1100-2020 执行,时间分辨
率≤60 s。
6 施工和道路扬尘监测点位设置
6.1 施工扬尘
T-ACEF 013—2020 施工与道路扬尘控制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5:10上传分享